振武城
十六国属前凉。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69前凉录: 张骏太元三年 (东晋咸和二年,即公元327年),前赵刘胤西伐张骏,“乘胜追奔济河,攻陷令居,入据振武,河西大震”。即此。
在今甘肃省永登县北。十六国时属前凉。东晋咸和二年(327年),赵刘曜子攻前凉,据振武城,即此。
十六国属前凉。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69前凉录: 张骏太元三年 (东晋咸和二年,即公元327年),前赵刘胤西伐张骏,“乘胜追奔济河,攻陷令居,入据振武,河西大震”。即此。
在今甘肃省永登县北。十六国时属前凉。东晋咸和二年(327年),赵刘曜子攻前凉,据振武城,即此。
东汉改富城县置,属东平国。治所在今山东肥城市南。三国魏复为富城县。
西汉置,属济南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南四十里临池镇东北。东汉建武中,改封侯霸子昱为於陵侯,不久复为县。南朝宋永初后省。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属济南郡,为都尉治所。东汉属济南国
西汉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骆驼城。东汉改为表氏县。《后汉书·灵帝纪》:光和三年 (180) “秋,表是地震涌水出”。古县名。是,又作氏。“是”、“氏”,古通用。西汉置,治今甘肃省高台县西。
北宋以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为中心的“漕运四河” 之一。起自新郑县 (今河南新郑市),导洧、溱诸川东北流入京城,折东南出城,经陈州 (今河南淮阳县) 入颍水。京西南一段本为闵河,东南一段本为蔡河;
即今山西陵川县东太行第一峰。《清一统志·泽州府》:佛子山“在陵川县东北四十里。太行绝顶。淅水出焉。上有灵云寺”。
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门镇。清咸丰 《开县志》 卷3: 南门场 “离城一百二十里”。
即济隆城。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清松筠《西招纪行诗》 注: “自宗喀西南行三日,可抵济咙边隘。”
即今山西古县东南永乐乡。《清一统志·平阳府一》“安民堡”条下有“永乐”堡。
即今内蒙古根河市北激流河。《清一统志·黑龙江》:“金河”条谓“尼约河”等“俱出西北兴安岭,西流入额尔古讷河”。
元置,属土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后废。《元史·百官志》作必呈万户府。元置,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必里千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