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天山
一作掌夫山。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接南部县界。《元和志》 卷33临津县: “掌夫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晋太安元年,遣都护卫博讨李特,特遣将李荡自掌夫山要博,博为伏兵所围,即此山也。” 《寰宇记》 卷86西水县: “掌天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方舆纪要》 卷68阆中县 “重锦山”条下: “掌天山在西水县界,以高耸名。梁以此名郡。《志》 云: 山在南部县北八十五里,亦曰掌山。”
古山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南。西晋太安元年(302年),卫博攻李特,被李特部将李荡设伏兵包围于掌天山,即此。
一作掌夫山。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接南部县界。《元和志》 卷33临津县: “掌夫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晋太安元年,遣都护卫博讨李特,特遣将李荡自掌夫山要博,博为伏兵所围,即此山也。” 《寰宇记》 卷86西水县: “掌天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方舆纪要》 卷68阆中县 “重锦山”条下: “掌天山在西水县界,以高耸名。梁以此名郡。《志》 云: 山在南部县北八十五里,亦曰掌山。”
古山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南。西晋太安元年(302年),卫博攻李特,被李特部将李荡设伏兵包围于掌天山,即此。
在今江西吉水县北。《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吉水县:白富岭“在县北九十里。有泉自岭出,悬流不竭,旁有巨石,高数十丈”。
即却月城。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西南。《水经·汉水注》: “沔左有却月城,亦曰偃月垒,戴监军筑。”又称却月城。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东晋元兴三年(404年)刘道规败桓振将桓仙客于此。
在今上海市徐汇区光启公园内。徐光启(1562—1633) 字子先,上海徐家汇人,明代科学家,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并翻译西洋科学著作,介绍先进技术。他编纂的《农政全书》 系统
一作頞根河。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5至9世纪时为柔然、高车、回纥部族的活动中心。《新唐书·地理志》: “回鹘衙帐,东有平野,西据乌德鞬山,南依嗢昆水,北六七百里至仙娥河。” 突厥碑文作Orkhon。
即今安徽无为县东河坝镇。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2 《无为州图》: 东有新河口。
①西汉置,属西河郡。治所在今山西孝义市境。东汉废。②东汉建安中分临羌县置,为西平郡治。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北魏孝昌二年(526)移于今青海乐都县,为鄯州治。北周为鄯州乐都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
北宋置,属原州。当在今甘肃镇原县境。
明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南五里。后废。
在今黑龙江省伊春市北。为汤旺河上游支流。源出小兴安岭。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5:“吞河源出吞你窝集之南。有两池,南池曰吞鄂模,周三十里,南流曲曲二百里,会东北来之乌模鲁河。”
在今吉林蛟河市南。民国魏声龢 《鸡林旧闻录》: 桦甸县 “北有桦皮甸子地名,因以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