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文州

文州

①北周明帝二年(558)置,治所在葭芦郡(或名芦北郡,今甘肃文县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文州,移治曲水县(今文县西五里白水江南岸)。天宝元年(742)改为阴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文州,建中三年(782)移治今文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一带。宋端平后乱废。元复置,属图沙玛路。明洪武四年(1371)降为县。地处陇、蜀之间,岩陡谷深,径路悬绝,有阴平道,为入蜀捷径。

②隋大业十二年(606)置,治所在延川县(今陕西延川县)。唐武德二年(619)改置基州。

③唐武德三年(620)于鲁邱堡置文州及药城县(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四年(621)文州废为文城县。

④五代梁开平初改成州置,治所在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后唐同光初复改为成州。

⑤北宋置,为羁縻州,属宜州。治所在思阳县(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盘阳)。大观元年(1107)废为绥南砦。南宋绍兴四年(1134)复置文州。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明洪武十二年(1379)废。


(1)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治建昌县(隋改长松县,今文县西南)。隋大业初废。唐初复置,移治曲水县(今文县西南,建中中移治今文县)。辖区约当今甘肃省文县一带。属剑南道。北宋属利州路,南宋末废。元复置,以州治曲水县省入,属宣政院辖地脱思麻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县。地处陇、蜀之间,为由陇入蜀捷径。(2)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大观元年(1107年)废为绥南寨。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复置,辖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一带。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废。


猜你喜欢

  • 血木岭

    在今江西广昌县南。《明一统志》卷53建昌府:血木岭“在广昌县南一百二十里。旴水所出”。

  • 松门寨

    南宋置,属黄岩县。在今浙江温岭市东南五十里松门镇。《方舆纪要》 卷92太平县: 松门卫“本宋黄岩之松门寨,去县百二十里”。明洪武时置卫于此。南宋置,即今浙江省温岭市东松门镇。属温岭县。明改为松门卫。

  • 李家庄镇

    金置,属长清县。在今山东长清县地。

  • 梁邹城

    在今山东邹平县北四十里孙镇。一说即今邹平县。初为梁邹县治,西晋永嘉后县废。东晋末南朝宋在此置戍。《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 (451),“青州民司马顺则自称晋室近属,聚众号齐王。梁邹戍主崔勳之

  • 大石山

    ①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资治通鉴》:唐长庆元年(821),“灵武节度使李进诚奏败吐蕃三千骑于大石山下”。胡三省注:“大石山在鲁州东南。鲁州,六胡州之一也。在灵武西河曲之地。”②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十三

  • 甲子澳

    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甲子镇南甲子港。《清一统志·惠州府》:甲子所“在陆丰县东南一百里石帆都海口……明洪武二十七年筑城,置守御千户所,防守甲子门澳”。清乾隆《陆丰县志》卷3: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

  • 雒邑

    即洛邑。一名成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史记·周本纪》: 武王 “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

  • 析泉水

    即折泉水。在今山东五莲县西。《水经·潍水注》: 析泉水 “出析泉县北松山,东南流径析泉县东,又东南径仲固山,东北流入于潍”。

  • 蒲骚

    春秋郧国邑。在今湖北应城市西北三十五里崎山团古城畈。《左传》: 桓公十一年 (前701),“郧人军于蒲骚”。即此。西魏于此置浮城县。古邑名。春秋郧邑。在今湖北省应城市西北。《左传》桓公十一年(前701

  • 米里迷石罕城

    辽建,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北春化镇(西土门子)附近。《金史·世纪》:“石土门军既与谩都诃会,迎击钝恩,大败之,降米里迷石罕城。”即此。在今吉林省珲春市东北。金为上京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