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端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至元十八年 (1281)置,治所在于阗 (今新疆和田市)。二十六年 (1289)罢。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治于阗(今新疆和田县)。二十六年废。
元至元十八年 (1281)置,治所在于阗 (今新疆和田市)。二十六年 (1289)罢。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治于阗(今新疆和田县)。二十六年废。
即盱水。今江西临川市之抚河及南城县南之旴水。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滑县南瓦冈。《春秋》:定公八年(前502),“公会晋师于瓦”。杜注:“东晋燕县东北有瓦亭。”又作瓦亭。春秋卫地。即今河南省滑县东南瓦岗。《春秋》定公八年(前502年):“公会晋师于瓦
在今浙江安吉县(递铺镇)西南二十八里山河乡。《方舆纪要》卷91孝丰县:广苕山在“县(治今孝丰镇)南三十里。天目正阴,苕水发源处也”。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忠路宣抚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二十三的 (1390) 废。永乐五年 (1407) 复置,属施南宣抚司。清初改为忠路土司。明洪武四年(1371
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礼社。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无锡县图:西北有礼舍(镇)。
①又名石梁涧、石梁溪。即今安徽天长市北白塔河。源于来安县西,东流入高邮湖。《南齐书·高帝纪》:南朝宋泰始间,萧道成破薛安都军,“进屯石梁涧北”。即此。②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濡须水。因濡须水流经七宝、濡须
①三国魏分陇右置,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西晋泰始五年 (269) 分雍、凉、梁三州复置,治所在天水郡冀县 (今甘肃甘谷县东)。太康三年(282) 废。七年 (286) 复置,徙治上邽县 (北魏曾改
即今云南广南县西珠琳镇。清代设汛。1930年改今名。
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国胜乡(大毕箐)。清光绪《盐源县志》卷2:大碧箐场“距县三百里”。旧产铜矿。
①亦名笃泉桥。战国秦建于检江上,即今四川成都市南跨南河之南门大桥。《元和志》卷31成都县:“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里。蜀使费祎聘吴,诸葛亮祖之,祎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以为名”;刘光祖《万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