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源县
1947年改太原县置,治晋源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1949年迁治太原市 (今山西太原市)。1951年撤销,并入太原市。
旧县名。1947年因太原县析城区设市,为避免混淆,遂改太原县为晋源县,治晋源(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1949年迁治今太原市城区。1951年撤销,并入太原市郊区办事处,同年改设太原市第六、七两区。
1947年改太原县置,治晋源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1949年迁治太原市 (今山西太原市)。1951年撤销,并入太原市。
旧县名。1947年因太原县析城区设市,为避免混淆,遂改太原县为晋源县,治晋源(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1949年迁治今太原市城区。1951年撤销,并入太原市郊区办事处,同年改设太原市第六、七两区。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年 (385),前秦将李辨、都水使者彭和正 “屯于韮园”。秦王苻坚召之,不至。寻 “坚过袭韮园,李辨奔燕,彭和正慙,自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资治通鉴》
即贡噶宗。在今西藏贡嘎县西。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贡噶尔”。
又作芳林渡。在今广西贺县南贺江南岸。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开宝三年(970),潘美征南汉,“王师拔冯乘,前锋至芳林”。即此。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南、富川江南岸芳林。北宋开宝三年
①即今山西高平县西南十余里游仙山。《清一统志·泽州府》: 游仙山 “在高平县南十里”。北宋淳化年间在山上建游仙寺。②一名响山。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西郊之狮子山。宋淳熙 《新安志》 卷4休宁县 《山阜》
清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伊尔库特斯科耶稍南。清 《满洲源流考》 卷8: “又有居处甚远,不能至宁古塔之库叶一部,每年六月遣官至距宁古塔三千里之普禄乡,收贡颁赐。” 即
渤海国置,后废。辽复置,治所在乐郊县(今辽宁沈阳市老城区)。以沈水而得名。辖境相当今辽宁沈阳市。元元贞二年(1296)改为沈阳路。
在今江西万载县东南。《清一统志 ·袁州府》: 周家市 “在万载县东南十五里怀万乡,为宜春及分宜之要冲”。
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及鄂州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府江夏县 “鲁湖” 条下: “府东六十里有梁子湖,亦曰东湖。湖东北距武昌县百二十里,为分界处。周百十里。春深冬涸,东西相距二里许。”在湖北省长江
在今四川安县东。《寰宇记》卷83西昌县:西昌山“在县北,特起。旧名马鞍,天宝六年敕为西昌山”。《清一统志·绵州》:西昌山“在安县东三十里”。
①即今河南西平县西南七十四里出山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2:同治五年(1866)二月,捻军乃奔“舞阳之武功镇、出山店诸处”。②即今湖北随州市北一百三十八里出山乡。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中移巡司于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