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亭
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 (旧府城)。《清一统志· 大名府二》: 晚香亭 “在旧府治。宋韩琦为留守,重九日,宴请盐司于后圃,有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澹,且看黄花晚节香。’ 后人因以名亭”。
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 (旧府城)。《清一统志· 大名府二》: 晚香亭 “在旧府治。宋韩琦为留守,重九日,宴请盐司于后圃,有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澹,且看黄花晚节香。’ 后人因以名亭”。
即今西藏萨噶县西之加塔藏布。源出拉布池,西南流,折而南流,入于雅鲁藏布江。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3 《山川》: 萨噶藏布河 “水在萨噶部落东南,源出东北拉布池,池水泛滥伏流复出西南曲曲流……折东南流
亦名宜禄川水。即今陕西长武县南黑河。《水经·渭水注》:“汭水东径宜禄县,俗谓之宜禄川水。”《清一统志·邠州》:芮水,“《旧志》:有后川河,在南十里。又南十里有前川河,俱自灵台县流入,二水合而东流,谓之
金改西故镇置,属灵璧县。即今安徽固镇县。(1)又作西故镇。即今安徽省固镇县。宋属蕲县,金属灵璧县。清置巡检司于此。(2)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南部。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固镇,人口
金大定七年(1167)改安化县置,属平凉府。治所在制胜关(今宁夏泾源县西北四里官庄)。元初并入华亭县西北四里官庄。1913年又改化平川厅为化平县,属甘肃泾源道。1928年直属甘肃省。1950年改为泾源
唐、五代方镇名。唐大顺元年 (890) 改黔州节度使置,治所在黔州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天复三年 (903) 徙治涪州 (今四川涪陵市)。五代前蜀复治黔州。北宋废。唐、五代方镇名。唐大顺元
①即今河北南部之滏阳河。五代周至宋、金为衡水、宁晋间之漳水的别称。《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二年 (955),“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入,无藩篱之限,郊野之民每困杀掠。言事者称: 深、冀之间
即哈剌温山。指今大兴安岭。即“哈剌温山”。
即戛洒。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清咸丰九年 (1859) 李文学领导彝族起义,曾攻占此地。在今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清咸丰九年(1859年),李文学领导的彝族人民起义曾进据此地。
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封河间献王子刘豫置,初属广阳郡,后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北三十九里。东汉废。西汉元朔三年(前126年),武帝封河间献王子刘豫为阿武侯,置阿武侯国,治今河北省献县西北。东
元置,即今河北徐水县北白塔铺。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