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瑜
清初赏给西藏,宣统三年(1911)收回,设杂瑜委员,属四川省。1912年改置察隅县。
清初赏给西藏,宣统三年(1911)收回,设杂瑜委员,属四川省。1912年改置察隅县。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资治通鉴》:东晋隆安二年(398),南凉秃发乌孤“进击(梁)饥,大破之。饥退屯龙支堡”。即此。北魏于此置金城县,西魏改名龙支县。在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
自吉林洮安 (今白城市) 西北至索伦(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索伦镇)。长199.8公里。1929年动工修筑,1934年建成。今为白阿线的一段。
今蒙古国东方省北部乌尔扎河。《金史· 内族襄传》: 承安元年 (1196),自临潢出师讨伐阻䪁 (即塔塔儿), 于龙驹河 (克鲁伦河)大战, 阻䪁 “众皆奔斡里扎河, 遣(
一名源口。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元口 (源口)。明初置巡司于此。明末废。
1935年改临江设治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勐海县北九十六里勐往城子。王树五《云南省市县名考释》:“‘宁江’一名则取‘临江’二字之谐音而成。”( 《地名集刊》 1986年第2期) 1949年迁治
又名桃花港。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北三十里。《宋史·河渠七》:南宋淳熙九年(1182),知常州章冲奏:“常州东北曰深港、利港、黄田港、夏港、五斗港……皆古人开导以为溉田,无穷之利也。”
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北莫干山上。《方舆纪要》 卷91湖州府乌程县: 莫干山 “在府西南百五十里。上有铸剑池,旁有磨石,相传吴王铸剑处”。
即台湾铁路平溪线。自台北县东三貂岭经平溪至菁桐。长12.9公里。1919年动工修建,1921年建成。
唐渤海国置,属新城州都督府。治所在玄菟城(今辽宁沈阳市东上柏官屯)。《资治通鉴》:唐贞观十九年(645),“(李)世勣自通定(镇)济辽水,至玄菟”。即此。后废。
在今山东寿光市西南四十五里。《水经·巨洋水注》:“巨洋水又东北径晋龙骧将军、幽州刺史辟闾浑墓东而东北流,墓侧有一坟,甚高大,时人咸谓之为马陵。”元于钦《齐乘》卷5谓臧台“又西五里有马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