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李村镇

李村镇

即今河北黄骅市西北李村乡。清设李村巡司。民国初设县佐于此。


(1)在河北省鹿泉市北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李村,人口 3930。原名里村,后改今名。1953年设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复镇。石津总干渠流经。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建材、磷肥、塑料等厂。京获、石岗公路经此。(2)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西北部。面积101.4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李村集,人口760。明建村,以姓氏为村名。1949年分属菏泽县八区、六区,1957年分属菏泽县李村、高庄两乡。1958年属临黄公社,1959年改名高庄公社。1963年建李村公社,1984年改建为李村镇。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盛产大豆。有机械修配、印刷、地毯、水泥预制、砖瓦窑、建筑、缝纫等业。刘口民权公路从本镇刘庄发端。黄河在刘口设渡口与黄河北濮阳市沟通。沿黄河大堤有黄河专用铁路线。(3)在河南省偃师市西南部。面积82.3平方千米。人口7.1万。镇人民政府驻李村,人口 5500。曾名威宁寨。传明代有一字李村者官居吏部天官,为炫耀自己,以其字号命村名。原为“洛阳四大镇”之一,号称“小洛阳”。1958年建李村公社,1961年改区,1962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甘薯、烟叶等。有酶制剂、化工染料、印刷等厂。巩龙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上隽郡

    南朝梁大同五年(539)置,治所在下隽县(今湖北通城县西北)。承圣三年(554)改为隽州。

  • 都亭驿

    唐、宋时设于都城或陪都的馆驿。(1) 唐代设于京师长安的馆驿。《续高僧传》 卷4 《玄奘传》: “从故城之西南至京师朱雀街之都亭驿。” 据元人骆天骧 《类编长安志》 卷4,驿在朱雀街西第一街第二坊,即

  • 红门口堡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五十二里红门口,为通往内蒙古之要隘。《清一统志·宁武府》:红门口堡“明宣德九年以沟通塞外,建敌台桥洞一座,外设边墙一道,壕堑品窖三层。万历中增左右砖台以备侦望”。

  • 五溪水

    在今安徽青阳县西二十里九华河上游。《元丰九域志》卷6青阳县有五溪。《清一统志·池州府一》:五溪河“在青阳县西二十里。其源有五,皆出九华山。一曰漂溪,出饮猿潭;一曰澜溪,出莲花峰下;一曰双溪, 出上下华

  • 勐 (猛) 海

    即今云南勐海县。明、清为版纳勐海驻地。1927年为佛海县治。1953年复为版纳勐海驻地。1958年为勐海县治。傣语 “勐海” 意为厉害之人居住、管辖的平坝。

  • 欵州

    西魏改北郢州置,治所在安贵县 (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北周废为溳水郡。

  • 望州岭

    ①在今江西南城县东。《舆地纪胜》 卷35建昌军: 望州岭 “在南城县东二十余里。峨嵯高出岭巅,有巨石可登陟,望见临川,下瞰郡城如指掌”。②在今广东新兴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新兴县: 望

  • 赵州陀罗尼经幢

    俗称石塔。在今河北赵县城内。北宋景祐五年 (1038) 由赵州人王德成建。原为开元寺建筑之一。寺已毁。现仅存经幢。全部用石料叠砌而成,共七级,高16.44米,是我国现存石经幢中最高的一座。造形秀美,雕

  • 新港社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市乡。清康熙间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1: 新港社 “离府治一十里”。荷兰殖民者入侵赤崁 (今台南市一带) 时,高山族平埔人新港社从原住地迁此,仍称新港社。其后汉人在社旁建市廛,名

  • 汶上县

    金泰和八年(1208)改汶阳县置,属东平府。治所即今山东汶上县。元属东平路。明属兖州府东平州。清属兖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在山东省西南部。属济宁市。面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