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杜甫墓

杜甫墓

①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北康店西邙岭上。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其先代由原籍襄阳迁居巩县(今巩义市)。安史乱前寓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近十年。后移家成都。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死于耒阳)。灵柩厝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元和八年(813)其孙杜嗣业迁葬于此。墓地东西并排三土冢,西为杜甫墓,向东依次为长子宗文、次子宗武之墓。冢前有石碑两通,前碑题“唐杜少陵先生之墓”,后碑题“杜少陵墓碑”。一说迁葬于河南偃师首阳山下,今偃师市西八里前杜楼北亦有杜甫墓。墓前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石碑一通,碑正面楷书阴刻“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之墓”。

②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八里杜楼村。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窑湾村。曾任右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著有《杜工部诗集》16卷。晋代杜预及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的坟墓均在今偃师市西杜楼村。杜甫因仰慕杜预,曾在偃师县西首阳山下筑室居住。唐大历五年(770)杜甫病死在潭州向岳州途中的湘江舟船上,时年59岁。他死后,家人无力运灵柩归葬,遂将其厝于岳州。直至43年后,即元和八年(813),其孙杜嗣业从岳州平江启其灵柩归偃师,葬于首阳山下先人杜预墓前、祖父杜审言墓侧。元稹为之作墓铭。


猜你喜欢

  • 三嶷山

    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北三十里。《隋书·地理志》:河东郡桑泉县有“三嶷山”。《寰宇记》卷46临晋县:三嶷山“三山鼎足,因名”。古山名。即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北大嶷山、小嶷山。《太平寰宇记》:其山“三山鼎足,因名

  • 莫温河卫

    明永乐六年 (1408)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兴凯瑚西南的们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六年(1408年)正月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区约今俄罗斯兴凯湖西南的们河流域。后废。

  • 永和乡

    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元史·地理志》大宁路:“至元五年,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

  • 哥龙峪

    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北境。《方舆纪要》 卷60洮州卫: 哥龙峪 “在卫东北。宋元祐二年,种谊自洮东击鬼章,使岷州番将为前峰,由哥龙峪宵济进至洮州壁青藏峡”。

  • 卜隆儿川

    即古南籍端水。今甘肃西部疏勒河。《明史·哈密卫传》:成化十年(1474),都督李文等救哈密,“兵至卜隆儿川,谍报阿力集众抗拒,且结别部谋掠罕东、赤斤二卫。文等不敢进”。

  • 傅家庄堡

    即傅家庄台。今辽宁台安县西南富家镇。《清一统志·锦州府二》: 高平堡 “在广宁县东南九十里。又平洋桥、傅家庄堡,俱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 白皋津

    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北岸。《资治通鉴》:唐乾元二年(759),史思明分四道进兵汴州,令“史朝义自白皋”济河。即此。

  • 朝里寨铺

    在今贵州从江县北。《清一统志·黎平府》 “丙妹铺” 条: “贯洞、朝里寨铺” 等 “皆戍守处”。

  • 保定市

    1938年日伪由清苑县析置,为河北省会。治所即今河北保定市。1945年废。1948年当地解放后复置保定市。在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面积2.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73平方千米)。人口1076.9万(市

  • 基隆厅

    清光绪九年 (1883) 改鸡笼厅置,属台北府。治所即今台湾基隆市。光绪二十一年 (1895) 被日本侵占,于1924年设基隆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基隆市。清光绪元年(1875年)于鸡笼港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