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改靖边行政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1963年改设屏边苗族自治县。旧县名。1933年以靖边行政区改置,治今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1960年并入河口瑶族苗族县。196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南二十里李桥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顺义县图:南有李家桥。
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沂水、莒县二县边境析置,治杨家城子 (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杨家城子)。1949年改名莒沂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3年3月由莒县西北部及沂水东部析置莒沂联合办事处。同年
在今河南沁阳市东北沁水北岸。《清一统志·怀庆府二》:沁园“金时官僚宴会之所,有石图本。今废”。
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北。《清一统志·东川府》:则补巡司“在(会泽)县西北一百里”。
又名五女山。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68南江县: 舡山 “四山随拥,咸若海潮,乘风飘泊,而此山宛如巨舟,自北而东。下有井。旧名五女山”。
明置,属武定军民府和曲州。在今云南富民县北境。
在今四川金堂县。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李冰 “又导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口,经什邡,与郫别江会新都大渡”。民国 《金堂县志》 卷9: “大渡、韩家渡,均在今治东三十里赵家渡。《旧志》 谓 《华阳
在今福建沙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7沙县: “雨林洞在县西南三十里。一名金盒洞,深广容千人。”
清光绪八年(1882)置,属和阗州。治所在哈喇哈什城(今新疆墨玉县)。以古于阗国为名。十年(1885)十二月移治克里雅城(今新疆于田县)。民国初属新疆喀什噶尔道。1920年改属和阗道。1930年属和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