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州
清雍正二年(1724)改真安州置,属四川遵义府。治所即今贵州正安县。雍正七年(1729)随遵义府改属贵州。1913年改为正安县。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真安州置,治今贵州省正安县。属遵义府。1913年废。
清雍正二年(1724)改真安州置,属四川遵义府。治所即今贵州正安县。雍正七年(1729)随遵义府改属贵州。1913年改为正安县。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真安州置,治今贵州省正安县。属遵义府。1913年废。
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境之大渡河。《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土地关”条下:“左路由下马胜溪至古金寺,渡中镇河,有中镇巡检戍之。”《清一统志·嘉定府一》:阳江,“《旧志》:大渡河自黎大所穿野夷界至中镇入
即今广西贵港市西北覃塘镇。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贵县图: 西北有潭塘墟。民国 《贵县志》 卷1: 覃塘墟 “在县西北六十里郭西里,今覃塘乡北岸著名墟市,为四大墟市之一”。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有里遂、外遂二河。清光绪 《畿辅通志》 卷65: “里遂黑河在上都牧厂东南界,土人呼额伯里遂黑河。在独石口东南五十里。源出兴安山东南,流至龙潭会白河。外遂黑河在牧厂东南界,独石口东
五代唐同光元年(923)改魏州为兴唐府,建号东京,三年改东京为邺都。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旧府城)。按兴唐府本与两汉、六朝时的邺非一地,但两汉魏郡治邺,曹操称魏王,都邺。长期以来魏与邺已视为同
在今湖南永兴县北。《方舆纪要》 卷82永兴县: “紫泉在县北。泉紫色,重于他水,铜壶漏取此以定时刻。亦曰紫井。”
地区名。一作沮中。在今湖北南漳县西蛮河流域。《三国志· 吴书 · 朱然传》: 赤乌五年(242),“征柤中”。裴注引 《襄阳记》 曰: “柤音如租税之租。柤中在上黄界,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
在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境内有拉达克山、拉达克河而得名。藏语称其地为麻域、芒域,古为羊同国属,公元7世纪前期为吐蕃王朝 (约629—842)征服; 10世纪时吐蕃王室后裔于此建立政权,治所在今列城,为西藏
即浦子口。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浦口镇。
即浮山。又名浮烟山。即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二十里符山。《方舆纪要》 卷36平度州潍县: 程符山,“相传公孙宏贫时牧豕处”。乾隆 《潍县志》卷1: 程符山 “原名浮烟山,后以山隶程符社,故名”。
古岛屿名。即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以盛产丁香著名,故亦称香料群岛。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有专条记述。明张燮《东西洋考》和《明史·外国列传》作美洛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