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等处宣慰司
明洪武六年(1373)改永顺等处宣抚司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清雍正四年(1726)改设永顺厅。
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永顺等处宣抚司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老司城。属湖广都司。清雍正四年(1726年)裁宣慰司置永顺厅。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犯东南沿海,张经总督诸军进剿,命俞大猷率永顺兵合击于王江泾,大捷,号“自军兴来称战功第一”(《明史·张经传》)。
明洪武六年(1373)改永顺等处宣抚司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清雍正四年(1726)改设永顺厅。
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永顺等处宣抚司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老司城。属湖广都司。清雍正四年(1726年)裁宣慰司置永顺厅。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犯东南沿海,张经总督诸军进剿,命俞大猷率永顺兵合击于王江泾,大捷,号“自军兴来称战功第一”(《明史·张经传》)。
①在今湖南会同县南。《方舆纪要》卷82会同县:“三江渡在县南五里。”②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三江渡“在县南十里。路通天全六番。《志》云:三江渡水注多功峡,入平羌江”。
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附近。晋左思《蜀都赋》:“廓灵关以为门。”刘逵注:“灵关、山名。在成都西南汉寿界。”《宋书·符瑞志中》:西晋咸宁二年(276),“二龙见于汉嘉灵关”。《寰宇记》卷77卢山县:灵关
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三十六里。《清一统志·陈州府一》: 钟镇仓 “相传魏钟会屯兵于此。明初设仓贮粮。今废”。
①在今辽宁海城市西北牛庄镇。《清史稿·地理志》海城县:“三岔巡司,清康熙二十一年置,驻牛庄。”②在今陕西旬阳县西北两河关。明置巡司于此。集镇名。(1)在山东省利津县南部、黄河滩区。属北宋镇。人口112
“岭” 亦作 “领”,即岭南。唐代指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从中原人看来,岭南地区在五岭之外,故名。亦称岭表。《新五代史·南汉世家》: 唐末 “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
在今西藏乃东县南。相传公元7世纪时,由松赞干布主持建造。18世纪初叶蒙古准噶尔部侵犹西藏时,寺内大量文物被毁。十三世达赖曾重修此寺。“昌珠” 藏语意为鹞子和龙。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西
即今山西襄汾县西南赵康镇。《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赵康镇 “在太平县 (今汾城镇) 南二十五里。有堡”。在山西省襄汾县西南部。面积100.7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赵康,人口 3720。
在今福建诏安县东南。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筑城。《明史·和兰传》:天启中,和兰“出没浯屿、 白坑、东椗……甲洲间, 要求互市”,即此。村名。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部、东溪入海处。属桥东镇。人口 560
唐仪凤二年(677)置,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地。先天二年(713)改为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改为都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纳州。北宋后废。唐羁縻州。
唐置,属羁縻西原州。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北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