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沛郡

沛郡

①西汉高帝改泗水郡置,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东,五河、泗县以西,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县地。东汉改为沛国。三国魏移治沛县(今江苏沛县)。西晋还旧治,后复为郡,又移治沛县。北魏移治萧县(今安徽萧县西北)。北齐废。

②南朝宋置,治所在沛县(今安徽天长市西三十里石梁镇)。梁改为泾城、东阳二郡,陈复为沛郡。北周改称石梁郡。隋废。

③北魏侨置,属楚州。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境。后废。

④北魏延昌中侨置,治所在黄杨城(今河南虞城县北二十九里利民镇)。北齐废。

⑤南朝梁侨置,属潼州。治所在淮阳县(今安徽宿州市东北八十二里解集)。辖境相当今安徽宿州市地。东魏武定六年(548)改为睢南郡。

⑥东魏兴和二年(540)侨置,属西兖州。治所在孝昌城(今山东曹县西四十里)。辖境相当今山东曹县附近地。北齐省。


西汉高帝分秦泗水郡南部置,治相县(今安徽睢溪县西北)。成帝末年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省夏邑、永城及江苏省沛县、丰县等县市地,东汉改为国,三国魏移治沛县(今属江苏)。西晋还旧治,后复为郡。南朝宋移治萧县(今安徽萧县西北)。北齐废。


猜你喜欢

  • 太平桥

    ①在今安徽歙县西练江上。《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歙县:太平桥“在府城西。《志》云:宋时自府城西南紫阳门达水西,有石桥,后废。驿道所经,出麻坑七里,溪两渡,或遇涨潦,辄邮传不通。端平初,郡守刘炳于西门筑

  • 街泉亭

    即街亭。西汉街泉县故治。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北。《续汉书 ·郡国志》: 汉阳郡略阳县 “有街泉亭”。即“街亭”。

  • 亦马剌卫

    又作亦马剌山卫。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巴彦县西北西集镇北野马山。后废。

  • 怀远河

    即今四川西昌市之东河。《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怀远河“在都司城大通门外。源出东北山麓,经城南合泸水,入金沙江”。清乾隆《西昌县志》:怀远河“在东郭外。源出木托山土番,绕城东南, 资屯田灌溉,西合

  • 明通县

    亦作通明县。南宋绍兴中改明通院置,属达州。治所在今四川城口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明通镇。一说在今万源市东南一百二十里旧院镇。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废。古县名。南宋置,治今重庆市城口县南明通镇。属达州

  • 北益州

    南朝梁置,治平兴郡(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后改为沙州。南朝梁置,治白水县(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元、江油、青川等市县部分地区。后废。

  • 逻里墟

    即今广西田林县 (乐里镇)。清时为逻里汛,有右江镇外委驻防。1953年田林县迁治于此。

  • 柏子镇

    ①北宋置,属遂宁县。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四十里柏梓镇。②即今山西沁源县西北柏子镇。《清一统志·沁州》: 柏子镇 “在沁源县西南丛山中,近岳阳县界”。

  • 五福泉

    在今四川茂县。《舆地纪胜》卷149茂州:五福泉“在州治厅下”。三溪水,“《图经》云:自三溪口引水入城。由州治至设厅下,贮以两井,号五福泉,居民汲饮”。

  • 田西县

    1935年置,属广西省。治所在今广西田林县西北潞城瑶族乡。1952年与西林县合并,改设田林县。旧县名。1936年由西林、凌云、西隆三县析置,因在古田州之西得名。治潞城(今广西田林县西北潞城)。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