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北

河北

①泛指今黄河以北地区。《史记· 乐毅列传》: 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起兵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败齐人”。

②战国时指齐国之黄河以北,今河北东光、盐山及山东宁津、乐陵一带。《战国策·燕策一》: 齐“河北不师,所以备燕也”。


古地区名。(1)泛指今黄河下游以北,阴山、燕山山脉以南,太行山以东地区。约相当今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古冀州地。春秋属燕、晋等国。战国属燕、齐。秦于此置上谷、渔阳、右北平等郡。汉属幽、冀等州。唐贞观初置河北道。北宋分置河北东、西二路。元属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北平行省,九年改称北平布政司。永乐元年(1403年)建都北京,永乐十八年废布政司,改为直隶京师,称直隶,又称北直隶。清代始称直隶省。(2)战国时又指当时齐国境内黄河以北,即今河北省东光、盐山及山东省宁津、乐陵等县一带为河北。《战国策·燕策》有齐“河北不师,所以备燕也”之句。即此。


猜你喜欢

  • 万岁亭

    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后汉书·荀彧传》:东汉建安中,“封彧万岁亭侯”。即此。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登太室,闻呼万岁者三,因以名亭”。

  • 郭家沟

    在今山西灵石县南。《明史·聂豹传》:“豹令富民出钱,罪疑者赎,得万余金,修郭家沟、冷泉、灵石诸关隘。”

  • 容江巴黄长官司

    南宋置,治所在今贵州从江县北。明初废入曹滴洞长官司。

  • 径渎

    在今江苏溧阳市北三十里。宋 《景定建康志》 卷19: 泾渎 “水自金坛县界来,入长塘湖。《镇江志》 谓: 晋、宋旧有此渎,隋大业初县令达奚明又加疏决”。《清一统志· 镇江府一》: 泾渎,“ 《新志》:

  • 渠州

    南朝梁大同三年 (537) 置,治所在北宕渠郡 (今四川渠县)。北周治流江郡。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宕渠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渠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潾山郡。乾元元年 (758

  • 承营

    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晋书· 慕容垂载记》: 太元九年 (384),后燕慕容楷追击丁零翟真,“战于下邑,为真所败,真遂屯于承营”。即此。在今河北省定州市东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九年(384年),后

  • 五门楼寨

    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五门楼村。《清一统志·保德州》:五门楼寨“在河曲县南三十五里。险隘可守”。即今山西省河曲县东南五门楼。《大清一统志》云其地险隘可守。

  • 雁门道

    1914年由北路道改置,属山西省。治代县 (今山西代县)。1916年移治大同县 (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约当今山西保德、五寨、宁武、静乐、娄烦、忻州、定襄、五台以北地区。1928年废。1914年6月由北

  • 烛溪湖

    在今浙江慈溪市南龙南乡。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引 《旧经》 云: “昔人迷失道,忽有二人执烛夹溪而行,因得路,故名烛溪。” 南宋时湖周一百五十里,明时减至周二十余里。《方舆纪要》 卷92余姚县:

  • 雍乡县

    三国蜀置,属永昌郡。治所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一百十里上允镇。南朝梁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