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泸西县

泸西县

1917年改广西县置,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泸西县。民国 《云南泸西县地志资料细目调查表册》: “因城西有泸源洞故也。” 1929年直属云南省。


在云南省东南部。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面积 1674 平方千米。人口37.5万。辖8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中枢镇。因在古泸川之西得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漏江县,属柯郡。三国蜀汉属建宁郡。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废漏江县。唐武德元年(618年)置陇提县,属南宁州。南诏为弥鹿部,属拓东节度。宋大理属石城郡。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弥鹿部改置广西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广西路为广西府。清初沿袭明制,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广西府为广西直隶州。1913年改置广西县,治今址,属蒙自道。1929年更名泸西县,直属云南省。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4年属曲靖专区。1960年并入弥勒县。1962年析出复置泸西县,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滇东岩溶高原盆地区南部,境中部有中枢金马、桃园坝子,南盘江流经县境东南界,金马河、西大河流经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玉米、小麦、荞子、蚕豆、烤烟、辣椒、油菜籽等。为省烤烟主产县。特产“小椒”辣子。工业有煤焦、化肥、建材、农机、印刷、食品、制鞋、卷烟等。豆泸、弥师、泸中等公路经过县境北、西、南三面。风景名胜古迹有阿庐古洞、秀山、高鲁新石器遗址、玄天阁、广福寺等。


猜你喜欢

  • 茂县

    1913年改茂州置,属四川西川道。治所即今四川茂县。以茂州为名。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县,治威州镇 (今汶川县)。1963年迁驻凤仪镇 (今茂县)。1987年复改茂县。在四川

  • 严仙山

    在今湖南攸县北八十里。《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严仙山“一名严仙岭。三峰如螺。刘宋元嘉中,严起兄弟于此修炼。山谷岩空洞, 内有丹井”。

  • 栈道

    亦称 “栈阁”、“阁道”。我国古代在今陕、甘、川、滇诸省境内山岩险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战国时开始修建。《战国策·秦策》: “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汉书·张良传

  • 春秋时鲁邑。有二: (1)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亦称西郓。《春秋》: 成公四年 (前 587),“冬,城郓”。《左传》: 成公十六年 (前575),“九月,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公还,待于郓”。杜注

  • 芦古驿

    亦作泸沽驿。元置,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元史·文宗纪》:至顺元年(1330),罗罗斯土官撒加伯叛,“四川军亦败撒加伯于芦古驿”。

  • 历观

    即历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南。《汉书·扬雄传》:汉成帝“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扬雄《河东赋》:“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以经营。乐往昔之遗风兮,喜虞氏之所耕。”均此。即“雷首山”

  • 双壁岩

    在今湖南洞口县西北五里,平溪江出雪峰山峡谷处。《清一统志·宝庆府》:双壁岩“在武冈州北九十里。《州志》:涧水出洞口,两山峭削,如小桥以通行人。中开石洞,无径可跻,从洞后石窦而入,构龙王阁于中,下为深潭

  • 黄水口上下落骨

    元置,属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在今四川高县西北筠连河注入南广河处。

  • 杨子洲

    ①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章江中。《清一统志·南昌府一》:杨子洲“在(新建)县西北章江中。周二十里,有居民百余家”。②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7华容县:杨子洲“相传荆佽飞刺蛟处”。

  • 彰武县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以养息牧场垦地置,属新民府。治所在横道子 (今辽宁彰武县)。民国 《彰武县志》 卷1: “以地在彰武台门外,故取名彰武县。” 民国初属奉天辽沈道,后改属洮昌道。19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