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洞山

洞山

①即孤竹山。在今河北卢龙县西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 5永平府: 洞山 “其山产铁。有冶”。

②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同安乡西南。是我国佛教禅宗之一曹洞宗的发祥地。唐大中时,高僧良价禅师在洞山兴建普利寺,被尊为 “曹洞宗匠”。良价死后,唐懿宗追封他为悟本大师,诏令在普利寺后建墓,后人称价祖塔。寺庙雄伟,僧塔林立,世人称为洞天福地。


(1)山名。在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乡。中国佛教禅宗之一曹洞宗发祥地。唐大中时,高僧良价禅师在洞山兴建普利寺,四方僧徒纷趋问法。宜黄县曹山本寂和尚尽得良价心印,广为阐发。良价被尊为“曹洞宗匠”,世称“洞山良价”。咸通十年(869年)良价去世,唐懿宗谥悟本大师,诏令建墓普利寺后,后人称价祖塔。洞山风景优美,寺庙雄伟,僧塔林立,有洞天福地之称。洞口牌楼上刻有“古洞云深”四字,进入洞口,逆葛溪而上,山泉顺新崖飞泻而下,形成银瀑飞练。山崖上有黄庭坚、苏辙等题咏,葛溪两岸有佛塔上百座。13世纪中叶,日本道元禅师来华学佛,由此曹洞宗传入日本。(2)区片名。在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中部。范围大致为淮南火车站以西,老龙眼路以东,洞山宾馆以北,淮南铁路以南地区。因位于洞山脚下得名。为淮南市政治中心。市委、市人民政府、淮南矿务局等党政机关设此。通多路公共汽车。


猜你喜欢

  • 黄堽集

    一作黄冈集。即今山东单县西南黄岗镇。清康熙 《曹县志》 卷1 《集镇》: 黄堽集在 “县东南七十里”。即今山东省单县西南黄岗镇。清嘉庆四年(1799年),移曹州府粮河通判驻此。

  • 金界壕

    一作金源边堡。金朝为防御蒙古所筑壕堑。天眷元年 (1138),婆卢火驻乌骨迪烈地时建,为东北路界壕。大定二十一年 (1181) 将界壕取直,“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

  • 中阳郡

    北魏置,属南汾州。治所在昌宁县(今山西乡宁县西)。辖境相当今山西乡宁县地。隋开皇初废。东魏置,治昌宁县(今山西乡宁县西)。属南汾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乡宁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 柳树堡

    明置,属甘州前卫。在今甘肃临泽县北。《皇明职方地图》 甘肃边镇图有柳树堡。

  • 达巴宗

    一名达巴喀尔、达噶尔谿。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东南八十里达巴。为西南边陲重地。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札达县东南达巴村。1960年与札布让宗合并,改置札达县。

  • 太和宫金殿

    又称铜瓦寺。在今云南昆明市东北十四里鸣凤山。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系仿湖北武当山金殿样式铸造, 称太和宫。崇祯十年(1637)殿被移往宾川鸡足山。现存金殿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在殿中横

  • 中右翼末次旗

    又称西路中右翼末次旗。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桑特马尔嘎次。

  • 板石山

    在今湖北浠水县北。《舆地纪胜》 卷47蕲州: 巴河 “源出板石山”。《方舆纪要》 卷76蕲水县:板石山 “在县北,巴水出于此”。

  • 苇谷水

    在今陕西富县南。《寰宇记》卷35鄜州三川县:苇谷水,“《水经注》: 自苇谷东南流入三川”。《清一统志·鄜州》:苇谷“在州南五里。多葭苇”。

  • 富资水

    新安江支流。在今安徽歙县北,南流注入扬之水 (练河)。《舆地纪胜》 卷20徽州: 富资水“在歙县,出昉源”。《方舆纪要》 卷28徽州府歙县“丰乐水” 条下: “府北一里曰富资水,源出府北四十里昉村,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