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涡口

涡口

涡水入淮处。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晋书·武帝纪》: 泰始六年 (270),“吴将丁奉入涡口,扬州刺史牵弘击走之”。即此。


(涡guō) 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涡河入淮之口。魏晋以来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隘。《资治通鉴》:唐建中二年(781年),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拒命,“遣兵扼徐州甬桥(今宿州市南百步古汴河上)、涡口”,即此。贞元后在涡口对岸置两城,濠州刺史常兼两城使。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年)攻南唐淮南,于涡口作浮梁,并置镇淮军。次年夹淮筑城,以扼濠(州)、寿(州)应援之路。


猜你喜欢

  • 平氏县

    ①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平氏镇。西晋属义阳国。南朝宋废。南齐永明五年(487)复置,属南义阳郡。南朝梁为汉广郡治。隋大业初属淮安郡。唐属唐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②南朝宋置,属

  • 破冈渎

    又名破墩、破墩渎、破冈埭。三国吴赤乌八年 (245) 开凿。故址在今江苏南部,西起句容县东南,通赤山湖及秦淮河,东至丹阳市西南延陵镇西。从此沟通了都城建邺 (后改建康,今南京市) 与太湖地区的水运交通

  • 索磨川

    即今四川马尔康县梭磨河,为大金川支流。《新唐书·地理志》 保宁都护府: “天宝八载以剑南之索磨川置,领牂柯、吐蕃。”

  • 灵池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东阳县置,属蜀郡。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镇。《元和志》卷31灵池县:“因县南灵池为名。”至德二年(757)属成都府。北宋天圣四年(1026)改为灵泉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

  • 龙扶速山

    一名速山。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岳池县“有龙扶速山”。

  • 甘肃卫

    明洪武五年(1372)改甘州路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临泽、民乐和青海祁连等市县地。二十五年(1392)改为甘州卫。

  • 六合县

    隋开皇四年(584)改尉氏县置,为方州治。治所即今江苏六合县。《寰宇记》卷126扬州六合县:“以六合山为名。”大业初属江都郡。唐武德七年(624)仍为方州治。贞观初属扬州。南唐于此置雄州。周显德中,州

  • 百丈坡

    在今陕西勉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56引《舆程记》:“由凤县南百里桑平铺而入,至此而出,路长二百里,为古陈仓道。汉高祖出故道袭陈仓,盖由此。今荒废。”

  • 堡川城

    北宋政和六年 (1116) 置,属秦州。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在今甘肃省会宁县境内。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于秦凤东西川口筑。金废。

  • 穴山

    在今越南北部北太省南境。《方舆纪要》卷112安南太原府:穴山“在府西弄石县境。有岩洞,可通行舟。或曰即金溪穴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