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涡水

涡水

一作水。 古狼汤渠支津。 即今淮水支流涡河。《汉书·地理志》 淮阳国扶沟县: “涡水首受狼汤渠,东至向入淮。” 向县故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故道自今河南扶沟县东分狼汤渠 (魏晋以后称蔡水),东流经太康县北、鹿邑县南,以下循今涡河至怀远县东入淮。为中原地区水运航道之一。东汉建安十四年 (209)、三国魏黄初六年 (225) 曹操、曹丕向东南用兵,均由此道。唐宋时代如逢汴河运道受阻,亦赖此河沟通南北。元代以后,黄河屡南决,夺蔡、涡入淮。蔡河淤断,太康以上涡河上源时有变迁。清代以后始成今状。


(涡guō) 涡河的古称。《汉书·地理志》淮阳国扶沟:“涡水首受狼汤渠,东至向入淮。”《说文解字》、《水经注》作濄水。故道自今河南省扶沟县东分狼汤渠(魏晋以后称蔡水),东流经太康北、鹿邑二县南,以下循今涡河至怀远县入淮。为中原地区水运航道之一。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三国魏黄初六年(225年)曹操、曹丕向东南用兵,均由此道。唐宋时代如逢汴河运道受阻,亦赖此河沟通南北。元以后,黄河屡屡南决,夺蔡、涡入淮。蔡河淤断,太康以上涡河上源时有变迁。清以后始成今状。


猜你喜欢

  • 乐成国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改信都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安平、饶阳、深州、武邑、衡水、枣强、新河、南宫等县市及武强、广宗县一部分地。延光元年(122)改为安平国。

  • 西章武县

    北魏正光年间置,属章武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城县南四十七里。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正光中析章武县置,治今河北省大城县南。属章武郡。北齐废。

  • 竹山县

    西魏改安城县置,为罗州治。治所即今湖北竹山县。《元和志》卷21竹山县:“因黄竹岭以为名。”隋属房陵郡。唐属房州。南宋末移治今县南。元初还旧治。明洪武十年(1377)废。十三年(1380)复置,属襄阳府

  • 那莫田

    在今云南思茅市西北。清有把总驻防。

  • 绿玉河

    又名黑玉河。即今新疆和田市和田河西源喀拉喀什河。《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于阗》 引晋高居诲 《使于阗记》: “河源所出,至于阗分为三: 东曰白玉河,西曰绿玉河,又西曰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 因名

  • 丹川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高都县置, 为泽州治。治所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元和志》卷15:“因县东丹水为名。”大业初为长平郡治。唐武德元年(618)为建州治,移治于源泽水北,六年(623)为

  • 古州千户所

    元延祐七年(1320)置,属海西辽东哈思罕等处万户府。治所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郊海浪河注入牡丹江处古城。一说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后废。

  • 伏龙泉

    即今吉林农安县西伏龙泉镇。道通长岭县。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农安县西“一百一十里伏龙泉屯”。

  • 孟河城

    明嘉靖三十二年 (1553) 为防倭寇建。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八十里孟城乡。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孟城(孟河镇)。旧为滨江要津,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倭乱,移小河巡检司驻此

  • 哀牢山

    ①在今云南保山市东,保山坝子东缘。《元混一方舆胜览》 永昌府: 哀牢山 “孤峰状如坐人,有二穴,水出其中,土人以水之盈涸 卜岁丰俭”。《明一统志》 卷87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哀牢山 “在司城东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