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丘
①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春秋》: 宣公十二年 (前597),“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杜注: “清丘,卫地。在今濮阳县东南。”
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寰宇记》 卷10宛丘县: “清丘在县东北五十里。高二丈五尺。古老传云:汉淮阳王常登此丘游望,闻汉中有清丘,故遥取为名。”
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春秋》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即此。
①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春秋》: 宣公十二年 (前597),“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杜注: “清丘,卫地。在今濮阳县东南。”
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寰宇记》 卷10宛丘县: “清丘在县东北五十里。高二丈五尺。古老传云:汉淮阳王常登此丘游望,闻汉中有清丘,故遥取为名。”
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市东南。《春秋》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即此。
①东汉兴平二年(195)分诸暨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浦江县西南。三国吴属东阳郡。南朝陈属金华郡。隋开皇九年(589)废。②北齐改新城县置,为丰安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西。隋开皇初废。③隋开皇十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下。《清一统志·杭州府一》: 渟泉 “在钱塘县孤山麓圣因寺。寒碧一泓,澄彻可鉴,康熙四十六年圣祖御书 ‘渟泉’二字,勒石”。
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二十五里。《寰宇记》卷54聊城县: 博固城,“ 《隋图经》 云,或谓之布鼓城,即石勒时筑,在大河之曲”。
①北周改齐基县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四十五里徐渡乡杜家墩子。《寰宇记》 卷73青城县: “因 (青城) 山为名。” 隋大业初属蜀郡。唐属蜀州,开元十八年 (730) 改为青城县。②明属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白塔岭下钱塘江滨。原名樟亭驿,为观潮胜地。宋 《淳祐临安志》 卷7引《舆地志》: “樟亭驿在钱塘县旧治之南五里,今为浙江亭。” 吴自牧 《梦粱录》 卷10馆驿: 樟亭驿 “即浙江亭也,
①北宋筑,属河州。在今甘肃临夏县南。金废。②西夏置,在今甘肃永登县南庄浪河畔。(1)在今甘肃省和政县西南。北宋属河州。(2)即“该朱城”。
一作大浦市。即今湖南常宁县西四十二里大堡乡。旧属祁阳县。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祁阳县图:县东有大堡塘。
①古 “九州” 之一。《尚书·禹贡》: “海、岱惟青州。” 《周礼·职方》: “正东曰青州。” 海指渤海,岱即今山东泰山。古青州即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山东省北部地区。②西汉武帝置,为 “十三刺史部” 之
即绥江。今福建建宁县南宁溪。《明史·地理志》 邵武府建宁县:“南有绥江,源出金铙山,一名濉江,亦名宁溪,至绥城口,合蓝溪流入泰宁县界”,为泰宁溪。
在今云南腾冲县南。《明一统志》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大车湖“在司南。湖甚广阔,中有山,远观之真琼浪中一点青也”。《方舆纪要》卷118腾越州:大车湖“在州南团坡下。湖面广阔,中有小山若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