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
①即今安徽歙县南王村镇。清乾隆《歙县志》卷1《都鄙》有王村。
②本名王村店,清简称王村。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胶济铁路经此。产绸,名王村绸。
③即今湖南永顺东南九十里王村镇。汉为酉阳县治。明为施溶州治。清置王村巡司。
集镇名。在河北省容城县城西南部。属小里镇。人口 4200。村以姓名。产小麦、玉米、棉花等。为县服装加工专业村。有布匹服装市场。通公路。
①即今安徽歙县南王村镇。清乾隆《歙县志》卷1《都鄙》有王村。
②本名王村店,清简称王村。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胶济铁路经此。产绸,名王村绸。
③即今湖南永顺东南九十里王村镇。汉为酉阳县治。明为施溶州治。清置王村巡司。
集镇名。在河北省容城县城西南部。属小里镇。人口 4200。村以姓名。产小麦、玉米、棉花等。为县服装加工专业村。有布匹服装市场。通公路。
即今四川梓潼、盐亭、射洪等县境之梓潼水(梓江、潼江)。《水经·梓潼水注》:“五妇山又曰五妇候, 驰水所出, 一曰五妇水,亦曰潼水也。”
明末清初对居住在今俄罗斯石勒喀河以东,外兴安岭 (今斯塔诺夫山) 以南,黑龙江中游及精奇里江 (今结雅河) 流域一带的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等族的总称。索伦部著名领袖巴尔达齐、博穆博果尔等于崇德年间归
明置,在今广西上思县东。
在今广东龙川县北。《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龙川县: 铜鼓嶂 “在县北,又有葫芦峒诸险,皆贼出没处。嘉靖四十五年,抚臣吴百朋遣将破贼赖清规于此”。
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二里。《元和志》卷10任城县: 承注山 “在县东南七十六里。女娲生处。按今山下有女娲庙”。光绪 《山东通志》 卷24谓即 “承雀山” 之讹。
在今河北易县西八十里。《方舆纪要》 卷12易州: 紫荆岭,“峰峦环列,岭上有关,路通山西大同。《志》 云: 关东有柏梯、连泉、大寒、八砦、唐胡、退鱼、佛儿诸岭,关北有拒梯、耽迟、鞍头、箔儿、骆驼诸岭;
①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驻地。旧名赶坦市。为市境古老集市。明代雅称改为今名。1963年太平县移治于此。1983年为黄山市驻地。1987年改为黄山市黄山区驻地。②即今福建福安市南甘棠镇。清光绪《福安县志》
即今新疆阿克陶县东南库斯拉甫乡。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4蒲犁: 科素拉堡 (庄) 在 “城南四百四十里”。
即今湖北英山县。《明史·地理志》 六安州英山县: “县治本直河乡。崇祯十二年徙于西北之章山,十六年又迁于此境之添楼乡。” 清顺治初还旧治。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郓州。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境。大业初并入巨野县。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仍属郓州。贞观元年 (627)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兖州市西北。属泰山郡。《汉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