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镇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白山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庐江县:白石山镇在“县北六十里”。
在吉林省蛟河市东南部。面积57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人口2.5万。曾称张连站、白石砬子等。四周环山,镇依白石砬子山,故名。1949年为黄松甸区,1956年改设白石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产玉米及山野菜。有榨油、木器等厂。长图铁路、302国道经此。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白山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庐江县:白石山镇在“县北六十里”。
在吉林省蛟河市东南部。面积57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人口2.5万。曾称张连站、白石砬子等。四周环山,镇依白石砬子山,故名。1949年为黄松甸区,1956年改设白石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产玉米及山野菜。有榨油、木器等厂。长图铁路、302国道经此。
在今四川广元市区西嘉陵江西岸乌龙山麓。旧名乌奴寺,亦称川主庙。因武则天出生于广元,后人改名皇泽寺。《新定九域志》 卷8利州: 皇泽寺 “有唐武后真容殿。按: 武士彠为利州都督,生皇后于此”。《名胜志》
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武城。明、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怀集县西北武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武城巡检司于此。
即石龙冈山。在今四川大足县西北。《舆地纪胜》卷161昌州:龙岗山“在大足县西三里”。在吉林省东南部,延伸至辽宁东部新宾满族自治县境。《清史稿·地理志》:龙岗山脉“以其为永陵干脉,故曰龙岗”。属长白山脉
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南十四里李埠镇。清设外委驻防。集镇名。在山东省昌邑市中部。属聚奎街道办事处。人口 1520。为原李家埠镇人民政府驻地。明末,李、杨等姓由直隶(今河北)枣强县迁此立村
明正统元年 (1436) 置,在今湖北宜城市南。清以后废。
即今江西德兴市西南万村乡。《清一统志·饶州府二》:万村市“在德兴县西南八十里。宋初置酒坊。元废。
①原名向。战国改名高平。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史记·范睢列传》: “秦昭王之四十二年,东伐韩少曲、高平,拔之。” 《水经·济水注》 引 《竹书纪年》: “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
王莽改东昏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东汉以后复名东昏县。西晋废。北宋乾德元年(963)复置,属开封府。金初移治今山东东明县南三十里东明集镇,属曹州。元属开州。明洪武初徙治云台集(在今东明县西十五里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江浦县: 浦子口河 “在县东二十里。源出定山,由浦子口西入江。《志》 云: 浦子口有左右二水环抱萦回,名东西沟”。
一名瑶冈岭。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寰宇通志》 卷60郴州: 浦溪山 “在兴宁县 (今兴宁镇)东南六十里。顶有天鹅池、龙须带、刘江仙祠”。《方舆纪要》 卷82: 浦溪山“高万丈,周二百里。顶有雁池,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