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古墓群
在今湖北云梦县城西郊汉丹铁路两侧。1975—1978年陆续发掘战国末年至西汉初期小型土坑木椁墓四十七座。7号墓为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 墓葬,11号墓为秦始皇三十年 (前217)墓葬。出土秦代法律文书竹简一千一百多枚,铜、铁、陶、漆木、丝、玉、竹器等文物一千一百五十多件。对研究秦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在今湖北云梦县城西郊汉丹铁路两侧。1975—1978年陆续发掘战国末年至西汉初期小型土坑木椁墓四十七座。7号墓为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 墓葬,11号墓为秦始皇三十年 (前217)墓葬。出土秦代法律文书竹简一千一百多枚,铜、铁、陶、漆木、丝、玉、竹器等文物一千一百五十多件。对研究秦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邓尉山支峰。《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吾家山“居民以植梅为生,花时一望如雪,香风度十余里。前抚臣宋荦题‘香雪海’三字镌于石”。
古道路名。古代甘肃入四川的道路之一。以景谷 (今青川河) 而名。由今甘肃文县顺白龙江而下,至四川青川县东北之白水镇,南下经广元市西南之宝轮院,南转至剑阁; 或由白水镇向西溯青川河而上,由青溪镇转南至平
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南东周村。《清一统志·潞安府》:东周镇“在襄垣县西南二十里”。
又名岳祠,在今河北曲阳县治西侧。《汉书·郊祁志》:宣帝神爵初,诏:“‘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 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北岳常山于上曲阳。”又《水经·滱水注》:
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北二十五里榔原山,接黄山市黄山区界。《舆地纪胜》 卷20徽州: 梢云山 “在休宁县西二十余里。旧名郎山。天宝中改今名”。
又名臭湖、臭陂。在今湖北宜城市东楚皇城东。《水经·沔水注》: “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即是水者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①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南朝宋以来,先后置睢陵、睢阳、池南、招义、化明、招信等县,至元始废。明置巡司于此。②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本名松源镇,五代南唐保大九年(951)置松源县。北宋开宝
①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王屋山之绝顶。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有“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②在今河南渑池县东北十八里。《寰宇记》卷5渑池县:天坛山“高五百丈,四面陡绝如坛。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
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35安丘县: 金鞒山“形肖鞍鞒”。
即今四川武胜县东北三溪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定远县:三溪铺“在县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