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窟寺

石窟寺

①在今山西大同市西三十二里云冈镇。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大部完成于太和十九年(495)。《魏书·释老志》:“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彫饰奇伟,冠于一世。”后代屡有修护。现存主要洞窟五十三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尊,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著称,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②或称伊阙石窟寺、南石窟寺(以别于武州山之石窟寺)。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北魏宣武帝及孝明帝时开凿。《魏书·释老志》:“景明初,世宗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于洛南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永平中, 中尹刘腾奏,为世宗复造石窟一。凡为三所。”《魏书·肃宗纪》:熙平二年(517),“皇太后幸伊阙石窟寺”。

③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十六里洛水北,大力山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此后,东西魏、北齐、隋、唐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现存五窟、二百五十六龛、七千七百四十三尊佛像和数十篇题记。《资治通鉴》唐武德元年(618)正月《考异》引《蒲山公传》:“(王)世充与(李)密战于石窟寺东,密军退败”,即此。


猜你喜欢

  • 王褒墓

    在今四川资阳市北沱江西岸昆仑乡墨池坝。《元和志》卷31资阳县:“王褒墓在县西北十五里。褒,资中人也。宣帝使祠金马、碧鸡,道病死。”

  • 太水

    在今河南郑州市南。《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太山“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役水”。《水经·渠水注》:太水“出太山东平地。……世谓之礼水也。东北径武陵城西,东北流注于承水”。

  • 百花亭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东北。唐李颀《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诗中有“百花亭漫漫,一柱观苍苍”。明曹学佺《名胜志》:梁家台“在(江陵)县东四十里。梁荆台隐士梁震所居。山上有百花亭”。

  • 长吉春科儿寺

    亦名理塘寺。在今四川理塘县北二里。明万历间建,为黄教寺院。清乾隆《卫藏通志》卷6:“里塘有长吉春科儿寺,大堪布喇嘛居之,管喇嘛三千余名。”

  • 马龙山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5新化州:马龙山在“州(今县西北新化)西百里。旧名马笼,蛮酋结寨其上, 因名马笼部”。

  • 黑龙江省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 设黑龙江将军,以驻黑龙江城 (黑龙江东岸旧瑷珲,在今俄罗斯境) 而得名。管辖松花江口以上的黑龙江流域。康熙二十三年 (1684) 移驻黑龙江西岸,另筑瑷珲新城(今黑龙江省

  • 卞水

    一作汴水。即今河南荥阳市西索河。《汉书·地理志》河南郡荥阳:“卞水、冯池皆在西南。”古水名。《汉书·地理志》指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南索河。

  • 官街

    即今吉林桦甸市。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置桦甸县于此。民国 《东北年鉴》: “桦甸,清光绪三十四年设县,治官街。” 即此。

  • 系舟山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为滹沱河、汾河分水岭。《寰宇记》卷42忻州秀容县:“系舟山,尧遭洪水系舟于此,在县南四十里。”即此。又称小五台、丛蒙山。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北。绵亘于定襄、忻州、阳曲三县市交界处。相传

  • 西喇布里都池

    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清一统志·鄂尔多斯》:西喇布里都池“右翼中旗所驻,直陕西、宁夏东北三百五十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