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名大冢峡。一曰香炉峡。在今广东英德县西南五十里。上有峡山庙,祀虞夫人。北宋嘉祐间转运使荣諲尝构栈阁七十间,由峡直下清远。张俞有《峡山栈道记》刻石。
亦作武东山,又名南山。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七里武东乡境。《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东武山“在射洪县东十里。唐置道观于此,遗址犹存。唐《陈伯玉集》后云:陈方庆本颖川人。好道墨子五行,秘书白虎九变,隐
北宋置,属句容县。即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下蜀镇。明弘治《句容县志》卷1:“下蜀镇在县治北六十里仁信乡,下有巡检司,馆驿税务。今废。”在江苏省句容市北部、便民河两岸,北临长江。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4
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新寮岛。《清一统志·雷州府》 “北门港” 条内: “锦囊所城港外有新芎岛。”
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史记·孔子世家》: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遂行,宿乎屯”。《集解》:“屯在鲁之南也。”今曲阜市东南有屯里,应即春秋之屯。
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南萨岭河。《清一统志·克什克腾》: 萨里克河 “在旗 (旧驻地在今克什克腾旗东南瑞芝乡) 西四十里。源出乌素图杜尔宾山,东北流,入潢河 (西拉木伦河)”。
即今湖南隆回县北八十七里司门前镇。原属邵阳县,明、清于此置巡司。1947年划归隆回县。
元至元中改袁州置,治所在宜春县 (今江西宜春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宜春、萍乡二市及分宜、万载县地。至正二十年 (1360) 朱元璋改为袁州府。元至元中升袁州为路,治宜春县(今江西宜春市)。属江西行省。辖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灵岩山上,今灵岩寺即其故址。《吴地记》: 馆娃宫,“吴人呼西施作娃,夫差置,今灵岩山是也”。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引 《越绝书》 云: “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 《文选》卷5
①在今湖南沅陵县西二百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81沅陵县: 清水堡 “永乐初建,有营垒房屋,设官兵戍守”。②即今陕西府谷县北六十里清水乡。《清一统志·榆林府二》: 清水堡 “明成化中置,城在山坡,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