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秦州

秦州

①三国魏分陇右置,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西晋泰始五年 (269) 分雍、凉、梁三州复置,治所在天水郡冀县 (今甘肃甘谷县东)。太康三年(282) 废。七年 (286) 复置,徙治上邽县 (北魏曾改为上封,今甘肃天水市)。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静宁二县以南,清水县以西及陕西凤县、略阳和四川平武、南坪及青海黄河以南、贵德以东地。其后逐渐缩小。隋大业初改为天水郡。唐武德初复曰秦州,开元二十二年 (734) 移治成纪县 (今甘肃秦安县西北)。天宝元年 (742) 还治上邽县,改为天水郡。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秦州。宝应后陷于吐蕃。大中三年 (849) 收复,复移治成纪县。北宋又移秦州及成纪县于今天水市。明洪武二年 (1369) 省成纪县于入州,属巩昌府。清雍正七年 (1729) 直隶甘肃省。辖境相当今天水市、秦安、清水、两当、西和、礼县、徽县、成县等地。1913年降为天水县。北魏正光五年 (524),州境各族人民推羌人莫折大提为帅起义。唐宋时产银、铜、铁。明洪武初设茶马司于此,与各族进行贸易。

②东晋末谯纵侨置于涪城 (涪县),在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晋书·谯纵传》: “攻 (毛) 璩弟西夷校尉瑾于涪城,城陷,瑾死之,纵乃自号梁、秦二州刺史。” 后废。

③十六国北凉置,治所在张掖县 (今甘肃张掖市)。后废。

④南朝梁置,治所在秦县 (今江苏六合县西北)。侯景改置西兖州,北齐复曰秦州。陈改为义州,寻废。


西晋泰始五年(269年)分雍、凉、梁三州置,治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太康七年(286年)移治上邽县(今天水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市、静宁县以南,清水县以西,陕西省凤县、略阳县、四川省平武县以北,青海省黄河以南贵德县及甘肃省临潭、迭部等县以东的渭河、西汉水、白龙江上游和洮河流域等广大地区。其后辖境缩小。北魏渭河上游以西分属河州、凉州;西汉水上游西部属宕昌、邓至,东部属梁州。唐属陇右道。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武山县以东的渭水上游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因地震移治敬亲川(今秦安县西北),天宝元年(742年)迁还旧治。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大中收复,三年(849年)移治成纪县(今秦安县西北,北宋移今天水市),置天雄军节度使治此。宋为秦凤路治。金属凤翔路。元属巩昌路。明属巩昌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直隶甘肃省。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天水、秦安、清水、两当、西和、礼县、徽县、成县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天水县。“州在陇山之外,号为富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宋代为木材重要产地。


猜你喜欢

  • 南逻口

    在今湖北秭归县 (剪刀峪) 西北新滩镇。《方舆纪要》 卷78归州: 南逻口 “在州东十五里。《志》 云: 明初设南逻关于古丹阳城。后移于新滩,置巡司。即此处也”。

  • 瓜步山

    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二十里。《述异记》卷下:“瓜步在吴中,吴人卖瓜于江畔,因以名焉。”南北朝时为军事要地。《宋书·索虏传》:元嘉二十七年(450),北魏大举南侵,“焘至瓜步,坏民屋宇,及伐萧苇,于滁口造

  • 齐基县

    南朝齐永明初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四十五里徐渡乡杜家墩子。梁为齐基郡治。北周天和四年(569)改为清城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东南。为齐基郡治。后属汶山郡。北周天和四年

  • 怀群墟

    即今广西罗城么佬族自治县西怀群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天河县图:西北有怀群墟。

  • 四亩地城

    即今陕西宁陕县西北四亩地镇。《清一统志·西安府三》:四亩地城“嘉庆十九年建城,设把总分防”。清魏源《圣武记》卷9:嘉庆五年(1800),“贼(指白莲教徒)大队西窜华阳,而后队东窜四亩地”。即此。

  • 分水镇

    金置,属无棣县。在今山东庆云县西北。(1)古镇名。金置,在今山东省庆云县西北。《金史·地理志》:沧州无棣县有分水镇,即此。(2)今镇名。(1)在浙江省桐庐县西北部、分水江上游。面积134.4平方千米。

  • 品赕

    又作品甸。宋大理置,属首府大理地区。治所即今云南祥云县。蒙古宪宗七年 (1257) 改品甸千户所,元废入云南州。即“品澹赕”。

  • 小东城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濠水入淮口东岸。《寰宇记》卷128濠州钟离县:“废小东城在州东北三里。按《宋书》:泰始二年筑, 以镇濠口。”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濠水入淮口之东岸。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筑。北齐天

  • 乌夜村

    在今江苏吴江市南。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9:乌夜村,“晋穆帝后,何准女,窝居县南,产后于此。将产之夕,有群乌惊于聚落,尔后乌更鸣,众共异之。及明,大赦”。

  • 平渡镇

    即今浙江兰溪市北女埠镇。《方舆纪要》卷93兰溪县:平渡镇在“县西北十二里大溪北岸,下有女儿渡,溪流至此,东西阔二百余丈,有巡司戍守,洪武六年置”。古镇名。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北女埠。明洪武六年(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