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山
在今湖南临武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 罗城山 “山势如城”。
在今湖南临武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 罗城山 “山势如城”。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东南,扎曲东岸。乾隆 《西宁府新志》 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角木丹莫多地方洞巴族,距格尔吉族三百余里。”
①又名伍城郡。北魏正平二年(452)置,太和十二年(488)属汾州,治所在京军县(后改五城县,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乡宁、蒲县部分地区。隋开皇初废。②北魏永安中侨置,属司州。治所
今巴基斯坦境内之印度河。《梁书·诸夷传》: 中天竺国 “国临大江,名新陶,源出昆仑,分为五江,总名曰恒水。其水甘美,下有真盐,色正白如水精”。
在今黑龙江哈尔滨市区西。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滨江县:“县市沿松花江南岸之傅家甸,西连八站,南对秦家冈,东接四家子、太平桥、圈儿河等处。”
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十八盘岭上,南至骆谷关十里。明正德十六年(1521)设关,并置巡司戍守。清废。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三十里张山营镇东门营村北。是古人在山崖峭壁上开凿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崖居遗址,崖居洞口共一百十七个,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这些洞穴有单间的,有两套间的,也有三套间的;有的左右相连,
即开林山。在今湖北谷城县北四里。《水经·沔水注》: “沔水又南径阙林山东,本郡陆道之所由。” 《隋书·地理志》 襄阳郡谷城县: “有阙林山。”
即今四川成都市府河及其下游岷江。《晋书·毛璩传》:“初,璩闻(桓)振陷江陵,率众赴难,使(毛)瑾、(毛)瑗顺外江而下。”《宋书·刘钟传》:“随朱龄石伐蜀,为前锋,由外水至于彭模,去成都二百里。”皆此。
古巨梁水。源出今河北迁西县东南,西南流经丰润、玉田,至天津市宝坻县入蓟运河。《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还乡河“在县西北七十里,汇诸山溪之水,流径县西。一云源出黄山,西南流入丰润县界,为便水之上源。成化
在今河南光山县南。《方舆纪要》卷50光山县:会龙山“在县南四十里。二山并峙,如两龙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