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罗山县

罗山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申州。治所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寰宇记》 卷132信阳军罗山县: “因山以为名。” 大业初属义阳郡。唐移治今罗山县,属申州。北宋开宝九年 (976) 废。雍熙二年 (985) 复置,属信阳军。元为信阳州治,而移县治于县城西南隅。元末,州县俱废。明洪武元年 (1368) 复置,属信阳州,仍还故治。清属汝宁府。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②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沾益州。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境。《元史·地理志》 罗山县: “夷名落蒙山,乃磨弥部东境。” 明永乐初废。


(1)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富源县旧城山。属沾益州。明属曲靖府,永乐初废。(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南部,南邻湖北省。属信阳市。面积 2065 平方千米。人口71.7万。辖9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南朝宋置宝城县,治今罗山县城西,属义阳郡;齐改为保城县。北齐改置高安县,属齐安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高安县为罗山县,属义阳郡。因县西南有小罗山得名。《太平寰宇记》罗山县:“因山以为名。”唐移治今罗山县城,属申州。五代因之。北宋先后属义阳郡、信阳郡,开宝九年(976年)废罗山县,雍熙二年(985年)复置罗山县。元属信阳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以罗山地当驿道要冲,徙信阳州治此,罗山县迁治西南,称罗山新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信阳州迁回故治,罗山县亦还旧治(即今罗山县城)。清属汝宁府。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潢川专区,1952年属信阳专区,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属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前岗地平原区,有淮河及其支流、浉河、竹竿河、小黄河。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产稻、小麦、油菜籽、茶叶、板栗、药材、蜂蜜。有陶瓷、酿酒、印刷、塑料、纺织、化肥等厂。宁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312国道及信叶、开龚、罗淮公路经此。古迹有灵山寺、御碑亭、九里关、后李商周墓地等。纪念地有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罗山协议》签订旧址。县境南部辟有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草垛山堡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六十里草垛山村。《方舆纪要》 卷40河曲县: 草垛山堡 “宏治十五年置,万历二十三年及二十八年增修,周二里有奇。……堡势极孤悬,山谷错杂”。

  • 院上集

    即今山东莱西市西南三十八里院上镇。旧属莱阳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莱阳县西南有院上集。因北齐天保年间曾建靖林禅院于此,故名。

  • 析里

    在今陕西略阳县西二十里嘉陵江边。《清一统志·汉中府二》: 郙阁 “在略阳县西。汉太守李翕建,有铭曰: 惟斯析里,处汉之右……”。在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嘉陵江畔。东汉建宁中李翕主持建郙阁于此,以便行旅。

  • 成都后卫

    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明一统志》卷67成都府:成都后卫“在府治东三里”。后废。明洪武中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清初废。

  • 海晏设治局

    1940年析祁连设治局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三角城 (今青海海晏县)。1943年改为海晏县。1940年由都兰县析置,治三角城(今青海海晏县驻地)。1943年升为海晏县。

  • 小滩镇

    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三十五里金滩镇。《方舆纪要》卷16大名府元城县:小滩镇在“府东北三十五里卫河滨。自元以来,为转输要道,又东北三十里而达山东冠县。今河南漕运以此为转兑之所。有小滩巡司。嘉靖三十七年又设

  • 洪山水

    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2介休县: 洪山水在 “县东南二十里。一名石洞水。源出洪山,或谓之胜水,四泉并发,四时不竭。宋文彦博引为东、中、西三渠,灌自城以东数村之田,凡九十余顷,西北流注于

  • 寅塘里

    一曰羊塘里。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邓川镇东一里。民国初有县丞驻此。

  • 清湓市

    在今江西瑞昌市西南横港镇东。《清一统志·九江府二》: 清湓市 “在瑞昌县南四十里”。

  • 高僚原寨

    在今湖南蓝山县南。《方舆纪要》 卷80蓝山县: “高僚原寨在县南百里。其相近者又有紫僚原寨,皆崇山峻崖。崇祯十 一年,群 ‘贼’ 结聚于此,官兵讨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