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荥阳郡

荥阳郡

①三国魏正始三年 (242) 置,属司州。治所在荥阳县 (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后废。西晋泰始二年 (266)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荥阳市以东、中牟县以西、原阳县以南、新密、新郑二市以北地。东晋义熙末属司州。北魏泰常八年 (423) 属豫州,皇兴中属北豫州。太和十七年 (493) 移治大栅城 (今荥阳市)。北齐废。

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郑州置,治所在管城县 (今河南郑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开封、新郑、荣阳四市及原阳、延津等县地。唐武德初改为管州。天宝初改郑州复置,乾元初又改为郑州。


(荥xíng) 又作荧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分河南郡置,治荥阳县(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北魏移今治)。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郑州、荥阳、新密、新郑、中牟、原阳等市县及开封县西部地区。不久废。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复置。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复改郑州为荥阳郡。治管城县(今郑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郑州、开封、新郑、荥阳、原阳、延津等市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郑州。


猜你喜欢

  • 义富镇

    北宋置,属蓬溪县。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八十里。

  • 右翼中左旗

    ①又称东路右翼中左旗。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克鲁伦河东。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杭爱省塔尔加图东南。

  • 黄屯镇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六十里黄屯乡。《清一统志·庐州府二》 “沙溪市” 条下: “又东南六十里为黄屯市。”在山东省兖州市境西南部。面积48.9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屯,人口1500。本村以

  • 勐 (猛) 朗坝

    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地勐朗镇。清光绪十八年 (1892) 至三十四年 (1908) 为镇边厅治。195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后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迁治于此。1959年设勐朗镇。

  • 疏 (疎) 勒国

    又作竭叉、沙勒、佉沙、室利讫、粟多底、可失哈里、哈失哈等。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疏勒城 (今新疆喀什市)。《三国志· 乌丸鲜卑东夷传》: “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 其大国龟兹、 于窴

  • 新渎桥镇

    即今江苏无锡市西三十里阳山镇。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 无锡县西有 “新渎桥镇”。

  • 伞子山

    ①亦作伞山。在今四川遂宁县东北。《方舆胜览》卷63遂宁府:伞子山“在小溪县白水镇。唐大历间,有禅师跨一白驴抵此山结茅以居,环山之民,素以植蔗凝霜为业。和尚所骑白驴颇食民蔗,居民苦之,诣和尚请焉。和尚曰

  • 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

    蒙古宪宗元年(1251)置,治所在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元史·宪宗纪》:“以阿儿浑充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事,法合鲁丁、匿只马丁佐之。”

  • 百雁关

    即九里关。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元和志》卷27安州应山县:“百雁关,按《图经》云:昔有雁息其上,故以为名。”即“黄岘关”。

  • 小竹山

    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方舆纪要》卷36胶州“大珠山”条:“(灵山)卫西北三里有小竹山,或谓之小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