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城镇
清置,属长治县。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荫城镇。
在山西省长治县东南部。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荫城,人口 4360。因位居老雄山主峰北麓、万松树荫之下,故名荫城。为上党古镇。1949年为长治四区。1954年为荫城乡。1958年改红旗公社,1959年改荫城公社。1984年改镇。2000年王坊乡并入。产玉米、谷子、小麦。有煤矿、坩埚、挂毯、汽修、建材、水泥预制、印刷、铸造等厂。长陵公路经此。古迹有桑梓村的丈八寺塔。
清置,属长治县。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荫城镇。
在山西省长治县东南部。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荫城,人口 4360。因位居老雄山主峰北麓、万松树荫之下,故名荫城。为上党古镇。1949年为长治四区。1954年为荫城乡。1958年改红旗公社,1959年改荫城公社。1984年改镇。2000年王坊乡并入。产玉米、谷子、小麦。有煤矿、坩埚、挂毯、汽修、建材、水泥预制、印刷、铸造等厂。长陵公路经此。古迹有桑梓村的丈八寺塔。
1925年河北省政府析获鹿县石家庄、休门二镇合置石门市政公所,1939年设石门市,治石家庄(今河北石家庄市)。1947年11月当地解放,12月改名石家庄市。旧市名。在今河北省西部。1902—1907年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治所即今山西代县。后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山西省代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省。
即今缅甸北境南渡河,下游注入伊洛瓦底江。古水名。即今缅甸北境南渡河,下游注入伊洛瓦底江。
又称西干线。从基隆至高雄。全长408.5公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成。
辽会同三年(940)置,治所在咸康县(今辽宁北票市西南)。辖境相当今辽宁北票市附近地。应历元年(951)改为川州。五代时契丹置,治咸康县(今辽宁省北票市西南)。辖境约相当今辽宁省北票市一带。辽应历元年
即今广西容县东北十里十里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容县图:东北有十里墟。
即今河北霸州市东南五十里胜芳镇。《清一统志·顺天府》: 胜芳镇 “在文安县东北七十里。居民万余家,贸易时舳舻千计”。在河北省霸州市东南部。面积86.6平方千米。人口9.2万。镇人民政府驻胜芳,人口6.
在今陕西子洲县西。清光绪《绥德州志》卷2:三皇峁“在城西八十里。上有颖山寨。今加修筑,更名光明寨”。
北宋英宗赵曙的陵墓。一在今河南巩义市南孝义镇和义沟村北。东去永昭陵一里许。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舆地纪胜》卷95英德府:观州岭“在州东北五里。盖郡治之来山也。盘礴遒径如蛇,渡水登岭上,可以下观一州,故名”。《方舆纪要》卷102英德县:观州岭在“县东北五里。盘礴蜿蜒,登之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