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县
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西南部析置,治南墅 (今山东莱西市西北南墅),后徙南岚(今莱西市西北南岚)、韶存庄 (今莱西市西北韶存庄)。1949年迁水集镇 (即今莱西市)。1950年撤销,并入莱阳县。1960年复设莱西县。1990年改设莱西市。
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析莱阳县西部置。治今山东省莱西市南墅,后迁南岚、韶存庄,1949年迁水集镇。1958年并入莱阳县。1961年复设。治水沟头(水集)。1990年撤销,改置莱西市。
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西南部析置,治南墅 (今山东莱西市西北南墅),后徙南岚(今莱西市西北南岚)、韶存庄 (今莱西市西北韶存庄)。1949年迁水集镇 (即今莱西市)。1950年撤销,并入莱阳县。1960年复设莱西县。1990年改设莱西市。
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析莱阳县西部置。治今山东省莱西市南墅,后迁南岚、韶存庄,1949年迁水集镇。1958年并入莱阳县。1961年复设。治水沟头(水集)。1990年撤销,改置莱西市。
北宋崇宁二年(1103)升进贤镇置,属洪州。治所即今江西进贤县。南宋属隆兴府。元属龙兴路。明属南昌府。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1927年直属江西省。在江西省中北部。属南昌市。面积 1952 平方千米。人口
①在今山东新泰市东南十五里。《国语·晋语》: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即此。今俗称青云山。②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尚书·序》: “仲丁迁嚣。” 《史记·殷本纪》: “帝中丁迁于隞。” 《索隐》:
一作大鳌山。别名游山。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8太平县“尚书山”条下:“又西南十里为大鳌岭,高二百丈,亘三十里。别名游山。”
即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尚书·尧典》:“窜三苗于三危。”《史记·五帝本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正义》引《括地志》云:“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
清末分玉树土司置,为玉树四土司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治多县北境,通天河南。民国周希武 《玉树调查记》 卷上: “将赛百户驻通天河南登俄陇水之上游,西北距戎模二日程。”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费信岛。1935年命名为扁岛。1947年改名费信岛。
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舆地纪胜》卷176黔州:“绿阴堂、万卷堂皆鲁直旧所书墨迹。”《清一统志·酉阳州》:万卷堂“在彭水县治东。宋黄庭坚聚书于此,因名”。
明置,在今广西宜州市东四十五里洛东乡大曹村。《方舆纪要》卷109宜山县:大曹关“有巡司,其旁为大曹驿。《志》云:府东四十里为大曹渡,即龙山渡处”。
元至顺二年(1331)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景迈(今泰国北部清迈)。领蒙庆府、木安府、孟杰府及孟绢路,辖境约当今缅甸南垒河以南的景栋地区,泰国北部清莱府和清迈府等地。明洪武二十四
本春秋义渠戎地,西汉于此置郁郅县,属北地郡。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庆城县。属北地郡。东汉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