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洞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明一统志》 卷82崖州: 落笔洞 “在崖州 (治今崖城镇) 东 一百里。石壁峭立,上有石门。中有二石如悬笔。转东数步,复有一洞。中有石如屏。外房有窍通光,内房深暗。相传深入有井通海”。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明一统志》 卷82崖州: 落笔洞 “在崖州 (治今崖城镇) 东 一百里。石壁峭立,上有石门。中有二石如悬笔。转东数步,复有一洞。中有石如屏。外房有窍通光,内房深暗。相传深入有井通海”。
①在今江西莲花县西南莲花水上。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7吉安府莲花厅: “西路出西门五里至莲花桥。”②亦作莲花庵。即今湖北蕲春县东北莲花乡。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蕲州东北有莲花庵市。民国 《湖
春秋许邑。在今河南叶县北。《左传》:襄公十六年 (前557),晋 “伐许,次于函氏”。即此。古邑名。春秋许邑。在今河南省叶县北。《左传》襄公十六年(前557年):“伐许,次于函氏。”即此。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清光绪 《畿辅通志》 卷65: 香炉山 “在独石口东南一百八十里。产铝锡”。②在今福建连江县北四十里云居山之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香炉山 “道书以为第七十一福地。有峰曰章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方舆纪要》 卷94乐清县: 鹗岭 “在县东。嘉靖八年,倭寇乐清、登鹗岭,因徙白沙巡司戍于此”。
即今江西丰城市东南槎水。《寰宇记》 卷106洪州丰城县: 槎溪 “在县南八十里。源出猴峰山,西折经黄金桥入文江,过黄沙,历乌石冈,随地筑堰三十余所,利灌溉。晋范太守宁得灵槎于白石墓,故以名溪”。
南朝梁置,即今安徽凤台县。《魏书·地形志》:“汴州,萧衍置,魏因之。治汴城。”
在今山西吉县东南三堠村。《清一统志·平阳府一》:三垢镇“在吉州西南二十里”。
1934年1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属陕西省。治龙咀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李家岔乡龙咀河)。取“红色政权发源地”之义。1936年撤销,并入安定县。旧县名。(1)陕甘苏区设。1935年初由陕西省安
1914年移贵筑县于息烽城,改名息烽县。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1920年直属贵州省。据1985年版 《贵州省志》 《地理志上册》称: 息烽 “意为烽火平息”。在贵州省中部、乌江中游。属贵阳
即今海南省澄迈县治 (金江镇)。1903年《广东省全图》: 海南岛澄迈县西南有金江市。1950年澄迈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