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城县
西汉置,属千乘郡。治所在今山东利津县西南。西晋属乐安国。南北朝废。《水经·河水》:“又东北过蓼城县北,又东北过甲下邑,济水从西来注之,又东北入于海。”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利津县南。属千乘郡。南北朝废。
西汉置,属千乘郡。治所在今山东利津县西南。西晋属乐安国。南北朝废。《水经·河水》:“又东北过蓼城县北,又东北过甲下邑,济水从西来注之,又东北入于海。”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利津县南。属千乘郡。南北朝废。
又名封禁山。即今江西上饶县南与江西铅山县和福建省境接界处之五府山。《清一统志·广信府》: 铜塘山 “在上饶县南一百里。险塞危峻,为郡要害。广长各三四百里,其南则属福建浦城等县界。中产铜铁。《县志》:
北周置,治所在石台县(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石台村)。后废。
在今四川双流县南十二里。《元和志》卷31双流县: “宜城山在县南十二里。出紫草。”《寰宇记》 卷72双流县: “宜城山在县东南一十里。李膺 《益州记》 云: 宜城山在牛饮水南三十里。”
又名慨口城。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西汉时筑,昌邑王刘贺封于此。《续汉书·郡国志》 刘昭注: 海昏侯国 “在昌邑城”。又名慨口城。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西北。西汉时筑,昌邑王刘贺封此。
①即今河北南部洨河。源出河北井陉县东南。东南流至宁晋县南合沙河。《汉书·地理志》 常山郡石邑县: “井陉山在西,洨水所出,东南至廮陶入泜。” 《清一统志·正定府一》: 洨河,“ 《旧志》:洨水上源有四
①北宋置,属新建县。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②北宋置,属宁陵县。在今河南宁陵县境。③北宋置,属耒阳县。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北四十五里新市镇。④北宋置,属原州。即今甘肃镇原县西五十里新城乡。金属彭阳县。⑤金置,
即托漠河城。在今辽宁抚顺市东。魏源《圣武记》作“托摩和城”。即“托漠河城”。
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寰宇记》卷84梓潼县:长卿山“在县南五里。旧名神山。按《图经》云:唐玄宗幸蜀,遥见山上有窟,近臣奏此汉司马相如读书之窟,敕改为长卿山”。《方舆纪要》卷68梓潼县:长卿山在“县治西
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寰宇记》卷86南充县:朱凤山“在州南十里。高一百七十丈,周回二十里。昔有凤凰集,因置凤山观。今存”。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苏门山。清初孙奇逢隐居于此。世称夏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