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蔡州

蔡州

①东魏置,治所在新蔡县 (今河南新蔡县)。北齐废。

②西魏末改南雍州置,治所在蔡阳郡蔡阳县 (今湖北枣阳市西四十里翟家古城)。隋大业初废。

③隋大业二年 (606) 改溱州置,治所在上蔡县(即今河南汝南县)。三年 (607) 改为汝南郡。唐武德四年 (621) 改为豫州。宝应元年 (762) 复改蔡州,治汝阳县 (即今汝南县)。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以北、洪河上游以南,桐柏山以东地区。唐中叶藩镇李希烈、吴元济等先后割据于此。金天兴二年 (1233),哀宗自归德府 (今河南商丘县南) 徙都于此。元至元三十年 (1293) 改为汝宁府。


(1)东魏置,治新蔡(今属河南)。北齐废。(2)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南雍州置,治蔡阳县(今湖北枣阳市西南)。辖境约今湖北省枣阳市附近。隋大业初废。(3)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溱州置,治上蔡县(唐改汝阳县,今河南汝南县)。唐初改豫州,宝应元年(762年)又改蔡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北,桐柏山以东,洪河上游以南地区。金泰和后缩小。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升为汝宁府。地当汴、洛、淮、沔交通孔道。唐中叶李希烈、吴元济等藩镇先后割据于此。金末哀宗由汴迁此,为宋与蒙古联军所克。


猜你喜欢

  • 青山口关

    明置,属迁安县。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七十里青山口。《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青山口关在 “县西北九十里。北县境之青山口也。西接遵化县境之大喜峰口,凡七关口,相距六十里。嘉靖二十一年,三

  • 章武郡

    北魏改章武国置,治所在成平县 (今河北沧州市西),后迁治平舒县 (今大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清河、海河以南,文安、大城县以东,沧州市、海兴县以北地区。隋开皇初废。北魏以章武国改置,治平舒县(今河北

  • 琅琊山

    即琅邪山。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十里。《清一统志·滁州》 “瑯玡山” 条引 《无和志》: “晋瑯琊王伷出滁中,即此地” (今本无)。即“琅邪山”。

  • 中古州乐墩洞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明初废。

  • 大共山

    亦名大洪山。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宋淳熙《新安志》卷4祁门县《山阜》:大共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六十仞。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大共山“大共水出焉。山下旧有大共镇,元置。今废”

  • 安岳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普州置,治所在安岳县(今四川安岳县北铁门山)。辖境相当今四川安乐、乐至二县及遂宁市、潼南县部分地。乾元元年(758)复改为普州。唐天宝初改普州置,治安岳县(今属四川)。属剑南道。

  • 赤沙湖

    ①又名蠡湖或赤鼻湖。在今湖南汉寿县东南三十里,接沅江市界。东通洞庭。《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二年(949),马希萼自朗州将水军攻其弟希广于潭州,军败,“希萼自赤沙湖乘轻舟遁归”。即此。②在今湖南华容县

  • 永宁寺碑

    明建,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姆贡河(恒滚河)口对岸山上。永乐七年(1409)建立奴儿干都司后,内官亦失哈等多次奉命至其地,对当地少数民族进行宣谕抚慰。十一年亦失哈第三次至奴儿干时,在

  • 牂柯县

    又作䍧柯或牂牁。 隋开皇初置, 为牂柯郡治。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唐武德二年 (619)改为建安县。古县名。牂,又作䍧。隋置,治今贵州省瓮安县境。唐永徽后废。隋、唐时曾先

  • 栗洲

    即烈洲。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烈山下。宋《景定建康志》 卷19: 烈洲,“伏滔 《北征赋》 亦谓之栗洲,上有小山,其形似栗,因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