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虞城县

虞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析下邑县置,属宋州。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北、利民镇西南三里。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北宋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后废。蒙古宪宗二年 (1252) 复置,属东平路。至元二年 (1265) 废,三年 (1266) 复置,属济宁路。明属归德府,嘉靖九年 (1530) 移治今虞城县北二十九里利民镇。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54年徙治今虞城县。


在河南省东部,北邻山东省、南接安徽省。属商丘市。面积1554平方千米。人口108.8万。辖9镇、22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禹封舜子商均于此,称有虞。《左传》哀公元年(前494年):少康“逃奔有虞”。杜预注:“虞,舜后诸侯也。”商称虞国。秦置虞县(治今虞城县北利民镇),属砀郡。以古虞国为名。汉属梁国。南朝宋属马头郡。北魏废虞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县(虞城以虞舜之后的封地而得名),迁治今虞城县城北利民镇东北,属梁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东虞州,治虞城县;五年州废,县属宋州。五代时曾属归德军。宋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后城毁于水,县废。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复置虞城县,属东平路。至元二年(1265年)废,三年又置虞城县,属济州。八年改属济宁路。明初属归德州,嘉靖九年(1530年)徙治利民镇,二十四年改属归德府。清因之。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商丘专区。1952年置谷熟县,治今虞城县城西南谷熟集。1954年废谷熟县,虞城县人民政府迁治马牧集(即今虞城县城)。1958年属开封专区,1961年属商丘专区,1969年属商丘地区,1997年属商丘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响河、包河、洪河、虬龙沟、东沙河等斜穿全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大豆、棉花、花生、芝麻为主。工业有化工、机械、纺织、食品、建材、印刷、酿酒、造纸、面粉、榨油、木材加工等厂。陇海铁路、商芒铁路、商永公路经过中部,310国道经过北部,郑永公路经过南部。名胜古迹有伊尹墓、花木兰祠、商均墓、仓颉墓、杨东明墓、金楼捻军遗址、营廓遗址、魏堌堆遗址等。


猜你喜欢

  • 诸罗山社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本高山族平埔人聚居地。清康熙间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1: 诸罗山社 “离府治一百二十里”。康熙四十三年 (1704)移诸罗县于此。乾隆五十一年 (1786) 改名嘉义县。

  • 徒合镇

    金置,属秀容县。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四十五里冶子岭附近。

  • 兀郎海山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境之狼山。《大元仓库记》:“相视兀郎海山下,旧新安州故城方圆七里,并无人烟,黄河沿路别无村疃,西至宁夏路七百里。”

  • 木纳山

    又作母纳山、穆尼乌拉山。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元史·文宗纪》:至顺元年(1330)十月甲子,木纳火失温所居牧人三千户,濒河所居鹰坊五千户,各赈粮两月。“火失温”(qoshi’u

  • 浏河

    亦作刘河。即娄江。在今江苏昆山、太仓市境内。元、明时为海运要道。又称刘家河。在江苏省东南部。源出太湖鲇鱼口,东北流经苏州、昆山、太仓等市,到太仓市浏河镇东北入长江。长34千米,河宽75~140米。前身

  • 三望坡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峰寺左。其路险峻,行者三望乃至。《清一统志·嘉定府一》:峨眉山,“《旧志》:中峰寺前为三望桥、三望坡”。

  • 纡质县

    唐置,属羁縻纡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间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南。属纡州。北宋庆历时废。

  • ?川驿

    明洪武二年(1369)置,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十四年(1381)改名凤泉驿。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在今陕西省扶风县东。属凤翔府。十四年改名凤泉驿。

  • 大窑沟

    在今辽宁锦州市西。旧为京奉铁路通裕支线的终点。

  • 淮宁县

    清雍正十二年 (1734) 置,为陈州府治。治所即今河南省淮阳县。1913年改为淮阳县。古旧县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治陈州城(今河南淮阳县城关镇)。为陈州府治。1913年裁府留县并改名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