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江

西江

①即今广东惠东、惠阳二县市境之西枝江。《舆地纪胜》卷99惠州:西江“发源于九龙山南,二百里抵郡城会龙江,入番禺”。《方舆纪要》卷103归善县:西江“在府东南。源出九龙山,西流与群川水合,至府城东,受西湖水,乃北折而合于东江”。

②即古郁水。今珠江干流。在今广东西部。上源为南、北盘江,东南流至象州县南纳柳江后称黔江;又东南至桂平纳郁江后称浔江;到梧州纳桂江后始称西江。《元和志》卷34端州端溪县:“西江水,经县南,去县五十二步。”《方舆纪要》卷100广东:西江“即广西黔、郁、桂三江之水, 自梧州府东流入肇庆府界,历德庆州封川县西,而贺江流入焉。……又东绕府城出东南流, 出羚羊峡入广州府顺德县界,亦谓之龙江。又东流至府城西北,会北江之水,又流至府城南而会东江之水,并流入于海”。

③即今广西武鸣县之武鸣河上游。《明史·地理志》 武缘县:“西有西江,即大榄江也,东南有南流江合焉。”《清一统志·思恩府》:“西江在武缘县西门外。源出上林县大明山。一曰剑江。西南流出县北四十里与府江合,又南合南流江。”

④在今广西灵川县北。《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西江“在县(故治在今三街镇)西北,即黄柏、六峒、川江三水也。其源俱出全州西延之境,与湖广新宁县接界,绕七都蛮峒而来,六峒居中,横柏、川江在左右,并流而汇灵岩山下,东流合于漓江”。

⑤在今广西蒙山县西。《方舆纪要》卷107永安州:西江“源出茶山,过大洞东南,会于银江,下流入于漓江”。


(1)古水名。即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与绍兴县界上西小江。唐末,钱镠将顾全武执董昌还及西江,斩之,投尸于江,即此。(2)今水名。珠江干流。在广东省西部。清《广州府志》:“在省治之西,故谓之西江。”上源南盘江出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东麓,在黔、桂两省区边境和北盘江汇合称红水河;东南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石龙附近纳柳江后称黔江;到桂平纳郁江后称浔江;到梧州纳桂江,入广东省境始称西江。出高要羚羊峡进入珠江三角洲,在三水市思贤滘洪水时同北江相通。思贤滘以下水流分散,主流由磨刀门入海。自源头至三水市思贤滘,西江干流全长 2075 千米,流域面积35.50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 7020 米3/秒。上游流经石灰岩地区,多伏流;中游多峡谷和滩石;下游河道宽阔,航运便利。水力资源集中在上游,建有大化、岩滩等大型水电站。(3)村名。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中部。属龙泉镇。人口 1300。因处南渡江西岸,故名。产稻、苦瓜、毛瓜。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活动。有公路通此。


猜你喜欢

  • 必出江

    在今青海柴达本盆地东北。《方舆纪要》卷64安定卫:必出江“在安定卫东。明永乐二十二年中,使乔来喜使西域,行至必出江,死于贼”。即此。

  • 竹王祠

    亦名竹三郎庙。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南三十里凤山镇。清陈鼎《黔游记》:“竹王祠在杨老驿,去清平县三十里。三月间香火极盛。相传汉时夜郎女澣于遯水,忽有巨竹三节上流浮下,中有儿啼声,剖得一男,育之。及长有材武,

  • 青莲水

    即今广东阳山县东岭背河,南流至青莲镇注入连江。《清一统志 · 连州》: 洭水 “一名阳溪。……至县治,绕城南而东,合通儒、青莲二水,穿三峡而东……”。

  • 妃子园

    又名荔枝园。在今四川涪陵市西十里。《舆地纪胜》卷174涪州:妃子园“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余株,颗肥肉脆,唐杨妃所喜,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谓此。当时以马递驰载, 七日七夜至京,

  • 哀牢县

    东汉永平十二年 (69) 哀牢内属,以其地置,属永昌郡。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境。《续汉书·郡国志》: “哀牢,永平中置,故牢王国。” 南齐改西城县。古县名。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以哀牢国地置,治今云南

  • 只儿蛮卫

    明永乐十年(1412)置,在今内蒙古海拉尔市东七十余里威托海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十年(1412年)设,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牙克市西威托海河流域。后废。

  • 胡空关

    在今四川平武县西。《方舆纪要》 卷73龙安府平武县: 胡空关在 “府西北四十里。永乐中置”。

  • 益都侯国

    西汉置,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北二十里古城乡。《汉书·王子侯表》 “益都敬侯胡,菑川懿王子”,元朔二年 (前127) 封。后并入益县。

  • 商都。当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北境。《太平御览》卷83引《竹书纪年》:“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南庚更自庇迁于奄。”皆此。近人丁山谓即《史记·殷本纪》 中的邢,《书序》作耿。耿当《书》中大坰,在今山

  • 娘磋土司

    清末改尼雅木错土司置,为玉树二十五族之一。驻牧地在下年错 (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南)。民国周希武 《玉树调查记》 卷上: “娘磋,驻牧地横跨巴颜哈拉山,北濒星宿海及扎陵、鄂陵二海,与柴达木相接,南至通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