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家坊
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八十里。《宋史·张俊传》: 南宋绍兴六年 (1136) 刘麟入寇,“俊分遣(杨) 存中与张宗颜、王玮、田师中等自定远军次越家坊,遇刘猊左右军,击走之”。即此。
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刘猊攻定远,杨沂中败猊于此。
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八十里。《宋史·张俊传》: 南宋绍兴六年 (1136) 刘麟入寇,“俊分遣(杨) 存中与张宗颜、王玮、田师中等自定远军次越家坊,遇刘猊左右军,击走之”。即此。
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刘猊攻定远,杨沂中败猊于此。
即锡义山。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丰利县:“有锡义山,一名天心山。”《元和志》卷21丰利县:锡义山“一名天心山,在县东北六十五里。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相传以为仙灵所居”。
1949年2月当地解放后由合肥县城区及郊区析置,为江淮解放区直辖市。治所即今安徽合肥市。同年4月改属淮北行署区,为行署驻地。1952年复属安徽省。在安徽省中部。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7370 平方千米
元至正初置,治所在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南石梁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属容美宣抚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废。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寰宇记》卷112武昌县:吴造岘,“《舆地志》云,孙权于樊口被风破船,凿樊岭而归,因以为名”。
即苏洋堡。今福建福安市南苏阳。
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东南。三国魏属淮南郡。东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寿县东南。属九江郡。东晋废。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又称“胡”。有学者认为即周代典籍中所见之薰粥、狁。战国时期,分布于秦、赵、燕(西部)三国之北,三国皆筑长城以拒之。秦始皇命蒙恬北征匈奴,取“河南”(今
南朝宋侨置,治所在今陕西白河县南。西魏改名丰利郡。南朝宋侨置,治今陕西省白河县南。西魏改置丰利郡。
战国赵邑。在今山西黎城县浊漳河北。《史记·魏世家》 《索隐》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元年 (前369),“惠成王伐赵,围浊阳”。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山西省黎城县浊漳河以北。因处浊漳河北得名。《
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0商丘县: 武津关 “在府东南三十五里。路通徐、亳。有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