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布海
即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鄯城: “乃渡臧河,经佛堂百八十里至勃令驿鸿胪馆,至赞普牙帐,其西南跋布海。”
即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鄯城: “乃渡臧河,经佛堂百八十里至勃令驿鸿胪馆,至赞普牙帐,其西南跋布海。”
在今山西石楼县西北。《寰宇记》卷48石楼县:“团圆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东西一百八里。其山顶高而团圆。”
即四川今重庆市巴南区东界石镇。清乾隆《巴县志》 卷2: 界石场 “离城六十里”。为南通綦江县孔道。(1)在山东省文登市西部。面积188.5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界石,人口6820。明代
又称湄溪。在今贵州湄潭县西南。《明史·地理志》 湄潭县: “南有湄潭水,又西有三江水,下流俱入于乌江。”
即硖口山。黄河上游峡谷之一。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明嘉靖 《宁夏新志》 卷1: 峡口山在“城 (宁夏镇) 西南一百四十里。两山相夹,黄河经其间,古名青铜峡,有古塔一百八。宋张舜民诗: 青铜峡里韦州路,十
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省:“珠河县,俗称乌吉密河,为东省铁道东部线一驿站。民国十二年割延寿县土地一部分,新设县治。最近定名曰珠河县。”1946年改珠河县为尚志县。
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约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丹寨县北清水江东岸。属播州军民安抚司。后废。
一作吐护真河。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支流老哈河。隋时称托纥臣水。《新唐书·北狄传》:唐时奚族“多依土护真水”,即此。古水名。又作吐护真河(《新唐书·地理志》)。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老哈河。隋时称托(託)
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北柯桥镇西三里。《清一统志 ·绍兴府》: 柯山 “在山阴县西南三十五里。上有石佛,高十余丈。下有水曰柯水”。
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坤都镇西。清为阿鲁科尔沁旗驻地。“翁根毛都”,蒙古语意为神圣的大棵树。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永平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市南十五里古县村。隋大业初属宣城郡。唐初废。《资治通鉴》载:南朝宋泰始初,晋安王子勋举兵寻阳(寻阳郡治在今江西九江市),会稽、义兴、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