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鄂尔多斯部

鄂尔多斯部

明、清蒙古诸部之一。明成化间(1465—1487),一些蒙古部落入居河套,达延汗置为右翼三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万户,称 “鄂尔多斯者,为汗守御八白室之人” (传成吉思汗死后于其地建陵,立白屋八间)。即以蒙古语Ordos (汗之宫帐) 为名,明译阿尔秃斯或袄儿都司。正德四年 (1509),达延汗平定鄂尔多斯酋领叛乱之后,封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 (亲王),驻镇其地。巴尔斯博罗特长子衮必里克袭封济农,领鄂尔多斯万户,乃尽封诸子于其境,形成多个小领主。其后济农势衰,受制于土默特部顺义王,明末又被察哈尔林丹汗役属。崇祯七年 (1634) 林丹汗败亡后,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及诸台吉率部归附后金,获准仍驻牧故地。清顺治六年 (1649) 分编鄂尔多斯部为六旗,曰左翼中旗 (又称郡王旗)、左翼前旗 (又称准格尔旗)、左翼后旗 (又称达拉特旗)、右翼中旗 (又称鄂托克旗)、右翼前旗 (又称乌审旗)、右翼后旗 (又称杭锦旗); 乾隆元年 (1736) 增置一旗,曰右翼前末旗 (又称扎萨克旗)。七旗并属伊克昭盟。1958年扎萨克旗与郡王旗合并为伊金霍洛旗。


猜你喜欢

  • 尸乡沟商城遗址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尸乡沟一带。1984年夏发现。城址北依邙山,南临洛水,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米,东西宽1200米。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墙体宽18米。已探明城门七座和若干条纵横交错的大道。大型建筑基

  • 济尔噶朗河

    今新疆乌苏县西济尔哈朗河。《清一统志·库尔喀喇乌苏》:济尔噶朗河“在庆绥城西。源出天山北麓,北经布勒哈尔齐台西,多木达都台东,流二百里,会库尔河”。

  • 观音场

    ①在今四川内江市东五十里高山乡。清道光《内江县志要》卷1:观音场在“东五十里”。②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清同治《续修罗江县志》卷3:观音场在“县(今罗江镇)北二十里”。③即今四川三台县西之西平镇。民国《

  • 铜官县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铜川市东南。北周建德四年 (575) 移治今铜川市北城关乡,改名同官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治今陕西省铜川市。属北地郡。北周

  • 越嶲水

    指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之安宁河。《后汉书·西南夷传》: “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后复反叛。元鼎六年,汉兵自越嶲水伐之,以为越嶲郡。” 《水经·若水注》: “越嶲水即绳、若矣,似随水地而更名矣

  • 岑药洞

    在今贵州三穗县西八里。《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邛水十五洞长官司:岑药洞“崆峒深邃,莫测其际”。

  • 海龙县

    1913年改海龙府置,属奉天省东边道。治所即今吉林海河口市东北海龙镇。1929年直属辽宁省。1945年属安东省。1954年属吉林省,1956年迁梅河口镇 (今梅河口市)。1985年改设梅河口市。旧县名

  • 五湖

    ①先秦古籍中记载吴越地区有五湖,后人解释不一:(1)太湖的别名。《国语·越语下》 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江赋》 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2)指太湖东岸五个与太湖相

  • 黄州

    ①南朝梁大同中置,治所在安平县 (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东兴镇东南)。辖境相当今广西防城港市、钦州市部分地及越南芒街一带。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为玉州。②北周大象元年 (579) 改南司州 (司州)

  • 黄水河镇

    即今四川双流县西南黄水镇。清嘉庆《双流县志》 卷2 《驿传》: 黄水河站 “在治南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