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鄗县

鄗县

西汉元朔五年 (前124),武帝封赵敬肃王子舟为部侯,后为县,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二十一里固城店镇。《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建武元年 (25),光武行至鄗,“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 即皇帝位。即此。东汉改名高邑县。


古县名。西汉改鄗侯国置,治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固城店,属巨鹿郡。公元25年,刘秀在县南千秋亭五城陌即皇帝位,建立东汉政权,改名高邑县。


猜你喜欢

  • 马渡关

    亦作马度关。明嘉靖中置,属巴州。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马渡乡。《方舆纪要》卷68巴州“米仓关”条内:“马度关在州东三百里,其相近又有长乐关。”清属东乡县。《清一统志·绥定府二》:马渡关“在东乡县西北三百里

  • 通海镇

    ①唐置,即今云南通海县。为控制今滇南一带的重地。南诏于此置通海城。②北宋置,属虹县。在今安徽泗县东二十六里通海乡。据传有一泉眼,曾流出海螺、海鳝化石,以为泉通东海,故名通海。为唐宋汴河沿岸重镇。③即今

  • 小姑单张长官司

    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约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丹寨县北清水江东岸。属播州军民安抚司。后废。

  • 乖西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乖西府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开阳县西北。后废。永乐元年 (1403) 复置,属贵州都司。清乾隆年间废。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乖西府置,治今贵州省开阳县西北。辖境

  • 黄熊山

    一名文旗山。在今福建政和县北。明嘉靖《建宁府志》 卷3 《山川》 政和县: 黄熊山 “在县治之北,县主山也。相传山尝有黄熊见,故名。堪舆家谓此山形如展旗,而无剑戟森布,非武也,特文人之旗耳,故又名曰文

  • 余汗县

    又作余干县。西汉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北,后徙治今余干县。《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余汗注:“应劭曰,汗音干。”三国吴改属鄱阳郡。南朝宋改为余干。《元和志》卷28饶州:余干县“汉余汗县,淮南

  • 花莲港

    旧称崇爻、奇莱。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花莲市。清同治十年(1874)沈葆桢南北路开山奏摺始有花莲港之名。日本占领期间设花莲港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县辖市。在台湾省本岛东岸、花莲市东郊。面临太平洋。

  • 白龙洞

    ①在今广西桂林市南之南溪山。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白龙洞“在南溪平地半山中。龛有大石屋, 由屋右壁入洞,行半途,有小石室”。②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之白龙洞。明胡世安《登峨山道里记》:“由牛

  • 开山驿

    明初置,在今陕西勉县东北。后废。

  • 抚安县

    唐永淳元年(682)置,属党州。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蒲塘镇。至德二年(757)改为抚康县。古县名。唐永淳元年(68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西北党州东。属党州。至德二载(757年)改名抚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