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塘宣抚司
即理塘宣抚司。治所即今四川理塘县。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里塘“层峦叠障,道路纡回,为西藏要地。有正副土司二员”。
元李唐州。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内属。雍正六年(1728年)置里塘宣抚司,治今四川省理塘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流官,次年设厅。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府。1913年废厅改为理化县。
即理塘宣抚司。治所即今四川理塘县。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里塘“层峦叠障,道路纡回,为西藏要地。有正副土司二员”。
元李唐州。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内属。雍正六年(1728年)置里塘宣抚司,治今四川省理塘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流官,次年设厅。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府。1913年废厅改为理化县。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之小安溪,为涪江支流。《元和志》卷33巴川县:“小安南溪,源出县南巴山中。”《寰宇记》卷136巴川县:小安溪“源出县南巴山中,北流经县理南,又东北合侯溪水”。
又名大南澳溪。在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南。《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 “南澳” 等溪 “并在州东北,入于海”。
1913年改永绥厅置,属湖南辰沅道。治所即今湖南花垣县。1953年改名花垣县。旧县名。1913年由永绥直隶厅改置,治今湖南省花垣县驻地花垣镇。1953年更名花垣县。
南宋改北遐镇置,属天河县。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元改为北遐洞。
①即今江苏洪泽县东三十六里岔河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山阳县西南有“岔河”。1941—1949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置淮宝县治此。②旧属如皋县,即今江苏如东县西五十二里岔河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如
又称西干线。从基隆至高雄。全长408.5公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成。
又作赫克特里山。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下游东岸。清《乾隆内府舆图》:乌苏里江下流东岸有“何克忒里阿林”。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5:乌苏里江北流,“与黑龙江会。其东岸,即赫克特里山也”。
①即今山东郯城县西南四十四里杨集乡。清乾隆《郯城县志》有杨家集。②即今河南上蔡县东杨集镇。清康熙《上蔡县志》卷2《集镇》:“杨家集,在城东八十里。”③在今河南虞城县东。清咸丰三年(1853)捻军千余人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原名溢浦适侣赕甸,简称矣卜。彝语 “矣” 为水,“卜” 为旁边,意即水边的村子。后写作雨布。历史上曾是仁地部、仁德府及为美县治。
即今江苏铜山县西北郑集镇。清时有把总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