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城
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四十里。《魏书·地形志》: 安定县有铜城。《清一统志·泾州一》: 铜城,“ 《旧志》,黄巢之乱,土人筑以御寇,北枕高山,南面平原,距汭水峡口,故址尚存”。
村名。在甘肃省崇信县西部、汭河北岸。铜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10。唐武康郡王李元谅筑城,名屯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陕西漕臣张奎采黄铜置博济监于此,更名铜城。附近多天然灌木林。产天麻、柴胡、甘草等多种中药材。以编织耒磨和笼筐闻名。崇土公路经此。村北左营沟有仰韶文化遗址。
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四十里。《魏书·地形志》: 安定县有铜城。《清一统志·泾州一》: 铜城,“ 《旧志》,黄巢之乱,土人筑以御寇,北枕高山,南面平原,距汭水峡口,故址尚存”。
村名。在甘肃省崇信县西部、汭河北岸。铜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10。唐武康郡王李元谅筑城,名屯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陕西漕臣张奎采黄铜置博济监于此,更名铜城。附近多天然灌木林。产天麻、柴胡、甘草等多种中药材。以编织耒磨和笼筐闻名。崇土公路经此。村北左营沟有仰韶文化遗址。
一名校书堂。东汉杨震隐居时讲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阳平河入黄河处西。《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在湖县隐居教授,“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时以为三公之象,堂因以名。即“校书堂”。
明置,属宁夏左屯卫。即今宁夏银川市东南掌政乡。
在今四川红原县东北。清雍正元年(1723)置阿革寨土百户。
集镇名。在河南省商水县中南部。姚集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600。明初姚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有集市,得名姚集。有玛钢、面粉等厂。周遂公路经村北。
在今贵州黎平县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八舟江“在(八舟长官)司南。自府境流经此而入龙里司界, 即新化江也”。明曹学佺《名胜志》:八丹长官司“西南为八舟江,来自黎平府城东北,流入新化江”。
在今浙江江山市南小竿岭上。明置巡司于此。清亦派兵戍守。
在今江苏如皋市东南五十里白蒲镇附近。《宋史·河渠七》:“绍兴初,以金兵蹂践淮南,犹未退师。四年,诏烧毁扬州湾头港口闸、泰州姜堰、通州白莆堰。”
即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东北雅布赖盐池。《清一统志·阿拉善厄鲁特》: 鸳鸯白盐池“在旗界。旧鸳鸯白盐池、小白盐池,皆在镇番卫西北二百二十里边外。明初会设鹾司,后因边外商贾不行,故废”。
即今新疆轮台县东策云乡。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3库车: 策达雅尔台 “一百六十里至车尔楚台”。
在今安徽宿松县西北。《清一统志·安庆府一》:小隘岭“在宿松县西北八十里。岭脊与湖北蕲州交界,阻山临河,峭隘盘曲。明初,攻湖广元帅石良,由此岭通道蕲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