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南县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由阳城县南部析置,治东观腰(今山西阳城县南)。1945年4月撤销,与阳北县合并,复置阳城县。
旧县名。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山西省阳城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名。治今阳城县东观腰。1945年撤销,仍复阳城县。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由阳城县南部析置,治东观腰(今山西阳城县南)。1945年4月撤销,与阳北县合并,复置阳城县。
旧县名。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山西省阳城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名。治今阳城县东观腰。1945年撤销,仍复阳城县。
1929年11月设置,属云南殖边督办公署。驻宁洱县 (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十三县、二行政区 (设治局)。辖境相当今云南南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西,景东、临沧、双江等县以南地。1938年
在今河南偃师市南。《史记·夏本纪》:“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正义》引《括地志》:“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乃刘累之故地也。”
一名清秀山。在今广西桂林市西北隅。明曹学佺 《广西名胜志》 卷1临桂县: “清秀山从西清门下濠石道,上西皋入夹山口,缘山行,又里许,有塘曰清岩出其上,环桂诸山本以孤峭标秀,而是山则冈连陇凑,盘纡岪郁,
在今湖北蕲春县南。《方舆纪要》 卷76蕲州: 兜矛山寨在 “州东北十里。元末兵乱,土人立寨于此”。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北道瑞兴郡。东汉末属带方郡。西晋后废。或说在今朝鲜忠清北道忠州,误。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黄海北道瑞兴郡。属乐浪郡。三国魏改属带方郡。西晋后废。
北宋置,属萧山县。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南二十四里渔浦街。《方舆纪要》 卷92萧山县: 渔浦镇“在县治西南渔浦上,宋置渔浦寨,明朝改巡司,并设税课局于此,后局废而司如故”。
即宛唐。在今安徽寿县东南。
①唐天授二年 (691) 置,治所在大乡县(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辖境相当今湖南永顺、保靖、古丈、龙山等县地。五代晋天福五年 (940)移治今湖南古丈县东北会溪坪,称为下溪州。元初废。②北宋大观元
北魏平城宫东北部。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魏书·高祖纪》: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
南宋置羁縻州,属黔州。治所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元改为陈蒙长官司。明初废。南宋置,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北。为夔州路黔州所领诸羁縻州之一。元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明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