陬山
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清一统志 ·海州》:陬山 “有东、西二山,俱在州东南百里。一在海隅,一在海中,东西对峙”。今东陬山滨海,其西有西陬山,已在陆地之中。
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清一统志 ·海州》:陬山 “有东、西二山,俱在州东南百里。一在海隅,一在海中,东西对峙”。今东陬山滨海,其西有西陬山,已在陆地之中。
清置,属祁县。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四十里盘陀村。在福建省漳浦县西部、盘陀岭东麓。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盘陀,人口2010。以盘陀岭得名。1952年设盘陀乡,1958年后属石榴公社。
在今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东南。《方舆纪要》卷18怀安卫:水沟口山“两山巍峙百余丈,下有水沟口河,因名”。
在今四川盐源县南。《汉书·地理志》 定莋县:“出盐。步北泽在南。”
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33沂州 “艾山” 条下: 炉山 “旧产金”。
在今海南省海口市西南。《元丰九域志》卷9: 琼山县有感恩栅。《清一统志·琼州府二》:感恩栅 “在琼山县西北十里”。在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西北。北宋属琼山县。
又名浴兵池、东湖。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东亭湖“在朝阳门外三十里。张王兴迹之所。王先开一池, 曰浴兵池,今呼为东亭湖”。《方舆纪要》卷29广德州:东亭湖“在州东南三十里。
即今湖北竹溪县城。明置巡司于此。成化十二年(1476)改置竹溪县。
清嘉庆五年(1800)于蒙古郭尔罗斯前旗游牧地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长春堡(今吉林长春市南四十里永春镇),道光五年(1825)移治宽城子(今长春市)。辖境约当今吉林伊通河、饮马河流域。光绪十四年(18
在今天津市北四十里。《清一统志 ·天津府一》: 塌河淀 “起宁河县, 迄天津道沽。 周百里,为北运河筐儿港减水容畜之地。按: 天津诸水,在运河北者,以塌河淀为归宿,其下游由贾家沽、陈家
春秋时邾地。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二十里。《左传》: 襄公四年 (前569),臧纥 “侵邾,败于狐骀”。杜注: “狐骀,邾地。鲁国蕃县东南有目台亭。”即“骀上”。《左传》襄公四年(前569年):“邾人、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