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乡县
①东晋升平五年 (361) 置,属永平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岑溪、昭平等县境。南朝宋元嘉年间废。南齐复置。后废。
②唐天授二年 (691) 置,属循州。治所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北。五代南汉乾亨元年 (917) 改名龙川县。
古县名。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置,治今广东省龙川市佗城北。属循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改名龙川县。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复旧名,为循州治。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又改名龙川县。
①东晋升平五年 (361) 置,属永平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岑溪、昭平等县境。南朝宋元嘉年间废。南齐复置。后废。
②唐天授二年 (691) 置,属循州。治所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北。五代南汉乾亨元年 (917) 改名龙川县。
古县名。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置,治今广东省龙川市佗城北。属循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改名龙川县。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复旧名,为循州治。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又改名龙川县。
在今贵州黔西县北。《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三年(1623),王三善“率兵直入大方,奢社辉、安位焚其巢,窜火灼堡”,即此。《清一统志·大定府》:火灼堡“水西巢穴也。亦谓之灼城。或讹为火著”。在今贵州省
即今河北宁晋县南十五里大曹庄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宁晋县:南有大曹庄。
又名干沟。春秋楚地。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与城父集相近。《左传》:昭公六年(前536),“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干谿”。即此。
在今浙江温州市区北海坦山支阜慈山南麓。叶适(1150—1223)字正则,温州永嘉人。学者称水心先生。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该墓早年被盗,出青瓷墓志一方,上刻“大宋吏部侍郎叶文定之墓,淳祐十年吉
①西魏废帝二年 (553) 置,属蒙山郡。治所即今四川名山县。以蒙山为名。隋开皇十三年(593) 改为名山县。②隋开皇十三年 (593) 改始阳县置,属邛州。治所在今四川雅安市西。仁寿四年 (604)
即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西南昂昂溪区三间房街道办事处。为齐克铁路的起点站和洮昂铁路的终点站。
明初改元甫打怜站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左侧帕达利湖畔帕达勒屯。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伏答林站”。后废。
即今云南绥江县。旧为永善县境,有县丞驻此。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于此置靖江县。1914年改名绥江县。
即今福建建阳县东盖竹。《三国志·吴书·贺齐传》: 建安八年 (203),“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同出馀干”。《资治通鉴》: 五代晋齐王开运元年 (944),南唐将查文徽击建州,“自建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境。《宋史·熊本传》: 熙宁六年(1073),“独牱阴一酋不至。本合晏州十九姓之众,发黔南义军强弩,遣大将王宣、贾昌言率以进讨。贼悉力旅拒,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