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龙桥

青龙桥

①在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北侧。明蒋一葵 《长安客话》 卷4: “瓮山以北五里为青龙桥,元时白浮堰之上游也。其西通金山。其北斜界百望山。”

②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三十余里。桥跨涧水,四壁悬崖,下临深涧,为居庸路重要隘口之一。桥东有堡,为明永乐年间所筑。其西北三里为八达岭,有居庸北口之称,元于此屯军。

③在今湖南邵阳市东门外。《方舆纪要》 卷81邵阳县 “澬水” 条下: “今城东邵水上有青龙桥,称雄胜。” 《清一统志·宝庆府二》: 青龙桥 “跨邵水百丈,民居夹涧,肩摩踵接,邵邑要津也。唐乾宁五年建。宋重修,铸铁柱铁犀,后没于水。明重建。本(清) 朝顺治、康熙间屡修”。


区片名。在北京市海淀区中部、颐和园西北侧。由东街、西街、后街组成。原名七里泊、碾庄。元代郭守敬修筑白浮堰(现京密引水渠)时,在此建一单孔石拱桥,名青龙桥。村名也因之改称青龙社,明代改称青龙桥。清代,随着“三山五园”的形成,青龙桥成为皇家园林区八旗营丁的汇合处。市井繁荣,为京城西北郊的重镇。1951年10月成立青龙桥镇人民政府,1958年先后并入万寿山、海淀公社,1959年改属海淀街道办事处,1963年改属青龙桥街道办事处。西街的左家坟为明将左良玉墓。东街东口原有一处石楼,其横额“山馆环闉”、“胡桥列市”为乾隆亲题。还有慈恩寺、圆通庵、隐修庵等古迹。北临香山路,通多路公共汽车。


猜你喜欢

  • 石晋

    即五代后晋,为石敬瑭所建,故后人以其姓氏冠于国号前,称石晋。

  • 金鸡站

    元置,属藤州。在今广西藤县西南。明改为金鸡驿,后废。元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西南金鸡。明改为驿。

  • 溧阳路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置,属江浙行省。治所即今江苏溧阳市。二十七年 (1290) 降为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溧阳府置,治今江苏省溧阳市,属江浙行省。二十七年降为县。

  • 保安砦

    北宋置,属秦州。在今甘肃天水市境。

  • 象浦驿

    在今浙江温州市城区北。《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永嘉县: 象浦驿 “在城北,明初置”。清康熙三十九年 (1700) 废。

  • 积粟山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二十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 积粟山 “在昌平县西二十里。下有唐太尉朱怀珪墓”。《清一统志·顺天府一》: “相传元时积粟于此。”

  • 留古镇

    清置,即今陕西富平县东二十五里留古乡。在陕西省富平县东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留古,人口3210。相传明时,岁有估衣集会,后设月会,集市渐繁,故名留估。俗称留古。清代设留古镇。1

  • 罗裳山

    在今福建晋江市西南。明 《八闽通志》 卷6 《地理志· 山川》: 罗裳山 “在永福里二十八都。山之东有玉髻峰,高有石,高寻丈。相传尝有异人画马于石,每天阴,乡人见马驰骤,复入于石,旧迹尚存”。

  • 峨石山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寰宇记》卷167陆川县: “峨石山以石嵯峨故也。” 《方舆纪要》 卷108北流县 “扶莱山” 条内: “东南有峨石山,罗水出焉。二水 (与陵水) 俱流入广东化州界。”

  • 响水河

    在今贵州毕节市东二里。《明一统志》 卷88毕节卫: 响水河 “在卫城东。悬崖飞瀑数十仞,有声如雷,下注成河”。《方舆纪要》 卷123毕节卫指挥使司: 响水河 “ 《志》 云,河源有三,合流为一,南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