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城
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南二十里马兰村。《方舆纪要》卷40交城县“下马城”条:“马兰城在县北九十里孔河上,本名马兰村,孔水南流经此,东注于汾。汉、魏、北齐皆尝牧马于此。”
在今山西省古交市南。汉魏、北齐时皆放牧于此。清称马兰村。
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南二十里马兰村。《方舆纪要》卷40交城县“下马城”条:“马兰城在县北九十里孔河上,本名马兰村,孔水南流经此,东注于汾。汉、魏、北齐皆尝牧马于此。”
在今山西省古交市南。汉魏、北齐时皆放牧于此。清称马兰村。
又作里错、利错。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七十里处。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定(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北周改狄道县置,属中部郡。治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四十里。隋废入三川县。
春秋时赤狄别种东山皋落氏聚居地。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八里皋落镇。《左传》: 闵公二年 (前660),“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即此。春秋赤狄东山皋落氏都城。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皋落。《左传》闵公二
又称盐仓。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五里黄河北岸下仓村附近,今已沦入水库中。唐开元二十二年(734)转运使裴耀卿因三门峡险阻,常有覆舟之患,遂在三门峡北岸山崖上,凿开陆道十八里,在峡西置三门仓,以为水陆转运时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建兴十四年(236),后主至湔县,“登观坂,看汶江之流”。《水经·江水注》:晋“益州刺史皇甫晏至都安,屯观坂,从事何旅曰:今所安营,地名观坂, 自上观下,
在今广东蕉岭县南。《方舆纪要》卷103镇平县:龙藏嶂“在县南二十里。峰峦高耸,若龙之腾空”。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香达)南,扎曲与吉曲之间。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奇可地方巴彦南称七族,距苏尔莽五百余里。”
民国置,即今山东高密市西南拒城河镇。清光绪《高密县志》卷1:务本乡所领社中,县南“三十五里曰拒城河”。在山东省高密市中南部。面积99.3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拒城河,人口 7000。宋立
①清置,属新建县。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内。②在今广西藤县西北,南临浔江之新马村附近。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藤县图:西北藤江北岸有白马汛,有把总驻防。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博爱县西北。《水经·沁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元年 (前369),“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葵”。《路史·国名纪》 作鄈。《史记·魏世家》、《索隐》 作蔡。古邑名。战国魏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