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州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高邮府置,属扬州府。治所即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兴化二市及宝应县境。1912年改为高邮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高邮府置,治高邮县(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高邮、宝兴、兴化、金湖等市县地。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县。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高邮府置,属扬州府。治所即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兴化二市及宝应县境。1912年改为高邮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高邮府置,治高邮县(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高邮、宝兴、兴化、金湖等市县地。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县。
北宋置,属剑浦县。即今福建南平市南石城。《元丰九域志》卷9南剑州剑浦县及《宋史·地理志》南剑州剑浦县皆有石城银场。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北宋属南平县。
①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东朝阳门桥处。明、清京师城门之 一,东城墙南门。元名齐化门,明正统四年 (1439) 改为朝阳门,俗称齐化门。②明南京城门名。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太平门东南。与皇城东华门、
即今四川会理县北益门镇。同治《会理州志》卷9:夷门“治北五十里”。清设把总驻防。
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长江南岸龙驹乡驻地马颈子。民国《续修涪州志》卷5:有马颈子场。
即拉尔吉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南境。清末并入安冲土司。
南宋置,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南宋置,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
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镇。清末《黑龙江全界地图》: 武兴县西有塔子城。民国 《黑龙江志稿》 泰来县图: 县西北有塔子城屯。
南朝梁大同中置,属广州。治所在高要县(今广东肇庆市)。隋开皇九年 (589) 废。唐天宝元年 (742) 复改端州为高要郡。治所仍在高要县。辖境相当今广东肇庆、高要、高明三市地。乾元元年(758) 复
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南太白渠上。《资治通鉴》: 唐至德二载 (757),郭子仪 “使将兵赴凤翔。庚寅,李归仁以铁骑五千邀之于三原北,子仪使其将仆固怀恩……伏兵击之于白渠留运桥,杀伤略尽,归仁游水而逸”。在
在今湖南常德市西三十里。《明一统志》卷64常德府: 高吾山 “一名西山。其下即武陵溪,合于沅江。晋渔父费道真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