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土司衙署
在今广西忻城县城中和街。为明、清八寨土司鲁姓官衙。建于明万历十年 (1582)。现存之前厅照壁、大厅、头堂、二堂、长廊、西花厅等,为清道光十年 (1830) 照原样重建。毗邻为土司祠堂,建于乾隆十八年 (1753)。两建筑面积为2.69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皆飞檐挑脊、镂花雕窗,艺术高超,极为壮观。
在今广西忻城县城中和街。为明、清八寨土司鲁姓官衙。建于明万历十年 (1582)。现存之前厅照壁、大厅、头堂、二堂、长廊、西花厅等,为清道光十年 (1830) 照原样重建。毗邻为土司祠堂,建于乾隆十八年 (1753)。两建筑面积为2.69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皆飞檐挑脊、镂花雕窗,艺术高超,极为壮观。
在今河南原阳县西。《方舆纪要》 卷47原武县: 黑阳山 “在县 (按旧原武县,治今原阳县西南原武镇) 北二十里。连阳武县界。黄河经其下。洪武二十四年,河决于此。又正统十三年,河决荥泽县东及黑阳山,由蒲
在今广西永福县东。《方舆纪要》卷107永福县:三里驿“在县城东”。
又名神沙山、沙角山。即今甘肃敦煌市南十里鸣沙山。《元和志》 卷40: 鸣沙山 “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山石。四面皆为沙垅,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有一泉水,名曰沙井
一名於中。在今河南西峡县东七里。《史记·越世家》: 越王 曰,“商、於、析、郦、宗胡之地……”。《正义》: “ 《括地志》 引 《荆州图副》 云:邓州内乡县东七里於村,即於中地也。”古邑名。(1)即“
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汉书·沟洫志》 载贾让治河策: “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 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 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 又为石堤,
明洪武元年(1368)改汀州路置,属福建省。治所在长汀县(今福建长汀县)。辖境相当今福建武夷山脉以东,明溪、清流、连城、上杭、永安等县市以西地区。1913年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汀州路为府,属
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南军山镇。《水经·江水注》:“江水东径大军山南,山东有山屯。”《舆地纪胜》卷79汉阳军:大军山、小军山“在汉阳县。昔吴、魏相持,陈兵于大小两山。故有大军、小军之号”。在湖北省武汉
汉长安九市之一。《类编长安志》卷4载:交道亭市“在便桥东”。当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三桥镇一带。
①又名施水。即今安徽合肥市之南肥河。《寰宇记》 卷126合肥县: “肥水出县西南八十里兰家山,东南流入巢湖。” 《梁书· 韦叡传》: “右军司马胡略等至合肥,久未能下……乃堰肥水。” 即此。②即今安徽
在今甘肃文县北。《清一统志·阶州二》:火烧关“在文县北二十里。两山壁立,中通一径”。光绪《甘肃新通志》卷9:“相传元阔端自成都入文,破城北去,以火攻此关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