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渎镇
隋置,属蒲圻县。即今湖北嘉鱼县。《寰宇记》 卷112嘉鱼县: “隋之鲇渎镇,以多生鲇鱼为镇名。” 五代南唐升为嘉鱼县。
隋置,即今湖北省嘉鱼县。以多生鲇鱼得名。五代南唐保大中升为嘉鱼县。
隋置,属蒲圻县。即今湖北嘉鱼县。《寰宇记》 卷112嘉鱼县: “隋之鲇渎镇,以多生鲇鱼为镇名。” 五代南唐升为嘉鱼县。
隋置,即今湖北省嘉鱼县。以多生鲇鱼得名。五代南唐保大中升为嘉鱼县。
一名和川水。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明史·地理志》 天全六番招讨司: “南有和水,一名始阳河,亦名多功河。” 《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和水在 “司南四十里。《胜览》 云: 源出蛮界
①即团亭湖。今安徽桐城县东南白兔湖、菜子湖一带。《清一统志·安庆府一》: 团亭湖 “亦名独山湖,在桐城县南六十里”。②在今山东微山县北部。取湖中独山为名。《清一统志·济宁州》: 独山 “在鱼台县东北黄
①指今四川剑阁以南至云贵高原。以在剑阁之南而名。《周书·文帝下》: 西魏废帝二年 (553)三月,“遣大将军、魏安公尉迟迥率众伐梁武陵王萧纪于蜀……八月,克成都,剑南平”。唐贞观初设剑南道,开元初设剑
明置,在今广西桂平县东。《方舆纪要》卷108浔州府桂平县:东乐关“在府城东。又城西有西靖关,城南有南济关,城北有北定关, 皆近郊之卫”。
南齐改沈黎郡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后废。
即今台湾省澎湖群岛最北之目斗屿。又名北屿。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目屿“山形如人眼然,故名”。
①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内黄县北。《春秋》: 襄公十九年 (前554),“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杜注:“魏郡内黄县东北有柯城。”②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春秋》: 庄公十三年 (前681)
五岭之一。亦名萌诸岭、甿渚岭。又名临贺岭、白芒岭、桂岭。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贺县西北、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南北走向。为湘江支流潇水和西江支流贺水的分水岭。《水经·湘水注》: 萌渚之水 “南
一作清海镇城。在今新疆沙湾县东。《新唐书·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 “又渡白杨河,七十里有清镇军城。” 即此。
即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巴西乡。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八月在乡南班佑寺(亦称巴西寺)召开党中央政治局会议,粉碎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 红军继续北上抗日, 史称“巴西会议”。集镇名。在四川省若尔盖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