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蘖山

黄蘖山

①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南。《寰宇记》 卷94乌程县: “黄蘖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梁光禄卿江淹赋诗之所。”

②在今浙江义乌市北。《方舆纪要》 卷93义乌县: 黄蘖山在 “县北二十里。本名黄栌尖,后改今名”。

③即今福建安溪县南五峰山。《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安溪县: 黄蘖山 “在县南十五里。一名午山,亦曰南山,为邑中众山之宗。深林邃谷,饶筍蕨稜稻。山半有五峰岩,亦曰头陀岩”。

④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黄蘖山。《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福清县 “灵石山” 条下: 黄蘖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上多蘖木”,故名。山上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 (789),是我国佛教黄蘖宗的发源地。清顺治十一年 (1654) 寺僧隐元东渡日本传教,成为日本黄蘖宗的祖师,此后万福寺亦成为日本国黄蘖宗各寺院的祖庙。

⑤在今江西宜丰县西。《舆地纪胜》 卷27瑞州: 黄蘖山 “在新昌县西一百里广贤乡。一名鹫峰山。旧传昔一僧自西土来,谓此山似吾佛国灵鹫山,故以名。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游方至黄蘖,与黄蘖禅师同行观瀑布”。山有黄蘖寺。

⑥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南。《清一统志·饶州府一》: 黄蘖山 “在余干县东南八十里。亦名小庐山。后有龙泉,岁旱祷之。有梁僧曹晞坐禅石”。

⑦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清一统志·黄州府一》: 黄蘗山 “在麻城县东北九十里,接河南光州商城县界”。

⑧在今湖南蓝山县南九十里,接广东连县界。宋本 《寰宇记》 卷117郴州: 黄蘖山 “今谓之都庞山,……即五岭从东第三都庞岭是也”。《方舆纪要》卷80蓝山县: 黄蘖山 “山出黄蘖,因名”。


猜你喜欢

  • 端州

    隋开皇九年 (589) 改高要郡置,治所在高要县 (今广东肇庆市)。《寰宇记》 卷159: 端州 “取界内端溪为名”。辖境相当今广东肇庆、云浮、高要、高明四市及德庆、新兴二县地。大业三年 (607)

  • 丹丹国

    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岸哥打巴鲁附近,或以为在今马来半岛西岸之天定,或以为在今新加坡附近。《梁书·南海诸国列传》:“丹丹国, 中大通二年, 其王遣使奉表……谨奉送牙像及塔各二躯,并

  • 咸丰 (豐) 县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置,属施南府。治所即今湖北咸丰县。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 云岭栅

    在今安徽泾县西六十里云岭乡。清置守御所于此。

  • 飞虹铺

    在今四川资阳市南沱江东岸。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资阳县:飞虹铺“在县东二十里”。

  • 越宾县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浙州。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东北。后废。

  • 居巢山

    又名如墨山、墨山。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南。《寰宇记》 卷126巢县: “居巢山本名如墨山,在县南六十里,其溪谷间有墨石,研之如墨,因以为名,天宝六年敕改为居巢山。”

  • 台员

    即台湾。指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镇一带。清徐怀祖《台湾随笔》称:“明季莆田周婴著《远游编》,载《东番记》一篇,称台湾为台员,盖闽音也。”

  • 广东都卫

    明洪武四年(1371)置,治所在广州府(今广东广州市)。八年(1375)改为广东都指挥使司。

  • 截洞

    在今贵州黄平县南。《方舆纪要》 卷121兴隆卫: 截洞,“ (明) 景泰二年,苗 ‘贼’ 韦同烈伪称苗王,纠众数万屯聚截洞,攻平越、清平。官军进讨,会师兴隆,贼迎战,击败之,遂退据香炉山。洞盖与香炉山